2025年4月23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多学科康复诊疗工作委员会发起,并将于2025年6月9号-13号实施的“多学科康复诊疗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班交流说明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汇聚了国内康复医学领域著名专家、医疗机构代表及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多学科康复诊疗模式的创新实践与基层赋能路径,助力康复医学高质量发展。
会议在专委会主任委员张通教授的欢迎致辞中拉开帷幕。张通教授强调:“多学科协作是康复医学发展的核心方向,需通过标准化培训、技术下沉和资源整合,推动优质康复服务惠及基层患者。”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刘惠林教授、张庆苏教授、李冰洁教授、王献娜教授,北京友谊医院谢瑛教授、天津环湖医院朱志中主任等专家出席会议,来自山东、山西、河北、辽宁等省份的百余位医疗从业者参与交流。
会议聚焦多学科康复诊疗模式的实践成果。山西寿阳县中医院康复科李冰主任、鞍钢千山康复医院王宇院长、天津环湖医院康复医学科朱志中主任代表分别从县、市、直辖市三个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视角,分享了模式落地后科室能力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改善及社会经济效益双增长的典型案例。多学科康复模式的落地有效提升了病床床位使用率,中位数提升15%,门诊增长量增长33%,住院量增长35%,康复科室业务收入平均增长35%,患者满意度达92%以上,验证了模式的普适性与可持续性。
培训班项目有关工作人员郭中建详细介绍了培训班“理论+实操+帮扶”的立体化多模块课程体系,涵盖了神经康复、脊髓损伤康复、肌骨运动损伤康复、重症康复、重要内脏器官疾病康复、儿童康复、肿瘤康复、盆底康复等多个领域,培训师资多数是国内康复领域顶级专家,阵容非常强大。 有媒体嘉宾从媒体视角呼吁:“需加强康复医学的社会传播,推动优质资源下沉,让患者就近享有高质量服务。”
会议最后,张通院长总结指出:“多学科康复诊疗需以患者为中心,凝聚专家、医院及媒体力量,形成‘培训-帮扶-推广’的闭环,项目将重点扶持基层医疗康复有关机构。”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