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融合发展“组合拳”,打出乡村振兴“富”效应

湖北丹江口:融合发展“组合拳”,打出乡村振兴“富”效应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3 17: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湖北丹江口,高峡出平湖,这里宛如人间仙境。万顷碧波润泽之下,茶山葱郁、橘海翻金、烟叶摇曳,共同绘就了丹江口市三大特色农业产业的绚丽图景。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建设“五好示范社”为着力点,精心勾勒出一幅产业振兴的壮美画卷。

机艺融合,自动化生产促增收

曾经,习家店镇小茯苓村的耕地多为山地、坡地,农作物产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地块质量参差不齐,仅靠人力劳作,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如今,这里已大不一样。“以前种地,累得不行还收成不好。现在有了专业农机设备,土地翻耕、起垄、培土都变得轻松多了!种雪茄烟和烟后作物既省时又省力,产量和质量还有保障。” 小茯苓村村民张东旭难掩激动地说道。

(自动化起垄机起垄)

这般显著变化,得益于丹江口市局(营销部)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他们购置了一批专业化农机,大幅提升了烟叶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不仅如此,还协助村里修建灌溉水池、闸阀井,铺设输水管道,彻底解决了烟农浇水灌溉的难题。至此,村里的烟叶产业形成了全程机械化、标准数字化、保育绿色化的发展模式,烟区、烟田、烟农都踏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

小茯苓村支部书记李方波介绍道:“今年,我们村种植了160多亩雪茄烟。这批专业化农机的投入使用,有效破解了村里劳动力短缺和地块坡度大的难题,极大地增强了村民发展烟叶产业的信心。”

三员融合,专业化服务提质效

“五龙池村以前外出务工等问题突出,高素质劳动力流失严重,而且烟农队伍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想要把雪茄烟种好,首要任务是解决人的问题。”习家店镇五龙池村支部书记冯吉清说道。 

为有效化解用工难、技术指导不足等问题,丹江口市局(营销部)从烟农、分级工、技术员三个维度发力,打造“三员”一体格局。依托合作社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不仅做好育苗、大田管理、采收、晾制、分级、发酵这六项基础服务,还开展农用物资代购代销、生产设施管护维修等全方位服务。

同时,合作社还定期组织培训,持续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开设专业技能培训班,力图将烟叶生产工人培育成适应多元产业发展的多面手。

(专业化服务队员移栽烟苗)

“以前为了多挣点钱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村里的中青年大多选择外出打工。现在,合作社的土地流转政策和专业化服务解决了用地和技术难题,在家就能有可观的收入,谁还愿意出去打工呢!”青塘村烟农仇富汉感慨地说道。 

产业融合,多元化增收稳振兴

“烟叶产业是习家店镇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烟叶+N’产业综合体的建立为稳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和壮大集体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习家店镇产业办主任肖晖看来,在乡村振兴全局中找准雪茄烟叶产业定位,是习家店镇这一农业大镇做到产业振兴,留住人才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探索建设雪茄烟叶产业综合体的意义所在。

(发展烟后多元产业)

“我们因地制宜,大力推动适种经济作物进入产业综合体,紧密结合烟区相关行业分布及物料需求,为粉条厂、榨油坊等地方企业打造了优质原料基地,同时充分利用烟草公司的相关技术、渠道等资源,为实现综合体良性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丹江口市局(营销部)主要负责人范敬修表示。

“我家人每个月在合作社务工收入3300元左右,加上我家20亩烟田带来的16万余元卖烟收益,以及非烟作物轮作收入,我们家今年年收入可以突破20万元!”袁希波开心地算了一笔账。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丹江口市局(营销部)将继续秉持创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入推进以产业融合为核心的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贡献源源不断的烟草力量。(图片由任震、李世斌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