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是刻在甲骨上的古老密码,是穿越时空的数据星河。2025“国际中文日”在中国“谷雨”节气如约而至。为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联合主办,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共同承办的“国际中文日·兰亭雅集——向乌兰图雅学唱中文歌”专场演唱会于4月22日晚在蒙古国家爱乐乐团演出厅隆重举行。中国著名歌手乌兰图雅携手蒙古国多所中文学校师生,以歌声架起中蒙文化交流的桥梁。
演唱会在蒙古国普通话中学的舞蹈《骏马归来》中拉开序幕。学生们以矫健舞姿展现了青春的奔放与活力。
当乌兰图雅盛装登上舞台,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和她极具穿透力的歌声,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凤凰飞》一开唱,歌声就“飞”进了观众的心坎里;《火辣辣的情歌》则以其欢快的节奏、独特的民族韵味,唱出了“火辣辣的草原,有我爱的天堂。”
乌兰图雅的演唱会上,“祝福、吉祥、欢乐”是永恒的主题,她用《送你一首吉祥的歌》将最真挚的祝福传递给每一位观众,愿大家好运相伴,永远幸福安康,也希望祝福的歌声成为观众心中永不褪色的美好记忆。
演唱会上,乌兰图雅精心安排了多元的曲目,极大地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音乐喜好。当《走天涯》的自由洒脱与《小草》的坚韧吟唱碰撞出生命的回响,乌兰图雅的歌声将草原儿女无论漂泊多远都心系故土的情怀娓娓道来;当《来跳舞》欢快的音乐响起,瞬间点燃观众们的热情;当《诺恩吉娅》的凄美旋律与《酒歌》的豪迈节奏激荡出互通的情感,乌兰图雅用音乐诉说着离别的愁绪与草原人民热情拥抱生活的豁达乐观。
音乐厅内跳动的不仅是美妙音乐的节奏,更是两国人民律动共鸣的节拍。乌兰图雅以其高亢嘹亮的嗓音与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表现,引发观众阵阵欢呼。在“向乌兰图雅学唱中文歌”的演唱会主题下,她与当地学生和观众热情互动,带领全场齐唱《站在草原望北京》,将气氛推向高潮。
演唱会即将结束时,乌兰图雅献上了她的经典歌曲《套马杆》,现场观众随着节奏挥舞双臂,歌声与欢呼声交织互融。而一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则用艺术语言许下了永恒的约定——以艺交融促进民心相通,也用歌声传递中华文化的魅力。
演出中,除了乌兰图雅的精彩演唱,贺希格中学学生铿锵朗诵李白名篇《蜀道难》,旅蒙华侨蒙中友谊学校的学生代表则用中文深情演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展现了中文诗歌的韵律之美。育才中文学校孔子课堂演唱的《精忠报国》,以豪迈的歌声赢得阵阵掌声。达尔罕彩虹中学学生以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展现了中文学习的热情与潜力。蒙古国著名歌唱家其达日巴拉巴雅尔玛演绎的《我爱你中国》《月亮代表我的心》,更是让观众在旋律中触摸到了文化交融的温度,感受到文化互鉴的魅力与中蒙情谊的深厚绵长。
中文是穿越时空的礼物。这不仅是一场演唱会,更是一次关于语言、音乐与文明的交流。歌声里中文的平仄韵律与草原的豪迈节拍共同谱写了中华文化传播的新篇章。
演唱会结束后,乌兰图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音乐是跨越语言的心灵对话,中文歌曲的魅力在于旋律与文字的共振,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情感与故事。希望通过自己的演唱会,以音乐+语言的互动,让蒙古国观众感受到中文的韵律之美与文化温度,让更多蒙古国朋友爱上中文,了解中国文化。”
据了解,“国际中文日”源起于“联合国中文日”,是由中国倡议发起,国际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语言文化交流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