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跟着影视跨越山海”影视文旅主题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跟着影视跨越山海”主题活动由北京市广电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海淀区委区政府主办。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军,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彭锋,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出席活动并致辞。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军在活动中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影以兴城,城以彰文,影视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生动载体,彰显了影视与城市文化共生共荣的内在逻辑。
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前夕,北京市广电局以光影为笔,以城市为纸,精心策划了十条“影视里的北京”打卡路线。这些路线将带您穿梭于荧幕内外,沿着镜头的轨迹,从百年前觉醒年代的坚定步伐,到胡同深处的烟火温情;从中轴线的厚重历史,到科技未来的澎湃浪潮,用脚步丈量这座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城市。在中轴线之美的故宫博物院地标,大家立刻联想到了《甄嬛传》。这种“影视+文旅”的模式,不仅让观众在实地探访中感受影视与北京的共生魅力,也为北京的文化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经典影视IP,《甄嬛传》受邀参与此次主题活动的内容分享。为何这部剧在播出14年后热度依旧不减?为何它依然深受影迷喜爱并持续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
其实,这和《甄嬛传》的剧情、人物、服化道紧密相连。在剧情上,《甄嬛传》突破传统古装剧的框架,以甄嬛跌宕起伏的一生为主线,将情感纠葛与历史背景深度融合。故事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情节充满反转与张力,引发观众情感共鸣。人物塑造上,《甄嬛传》摆脱了脸谱化设定,每个角色都立体鲜活。甄嬛从天真少女到太后的蜕变,华妃嚣张跋扈下对皇帝的深情,安陵容自卑又敏感,连配角都各具特色。人物的多面性和成长弧光,让观众看到复杂人性,极易代入其中。服化道方面,该剧可以堪称为行业典范。服饰严格遵循宫廷规制,从甄嬛不同阶段的旗装变化,到各妃嫔根据位份、性格设计的服装,细节考究;妆容贴合人物气质,都为角色增色。
当然,剧集的场景搭建与道具布置也极为用心,从恢宏的宫殿到精致的摆件,都营造出真实的宫廷氛围,让观众有深刻的记忆点与故宫深度结合。这些名场面也吸引了众多粉丝去故宫现场打卡,比如“熹妃回宫”、“翠果打嘴”、“瓜6雨中奔跑”“四郎公主抱”等经典场景,都成为游客们模仿的名场面。这种现象不仅体现了《甄嬛传》作为经典IP的持久影响力,也反映了影视与文旅融合的新趋势。
另一方面,在二创领域,《甄嬛传》为网络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素材,剧情混剪、台词再造等二次创作层出不穷,赋予经典IP新活力。B站“甄学”专区持续产出百万播放量视频,抖音#甄嬛传#话题播放量达1487.2亿次,让剧集以年轻化姿态不断在社交平台破圈。当下,随着国潮文化兴起,《甄嬛传》中的古典美学价值被重新发掘,其精致的服化道、考究的礼仪台词、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国潮审美趋势高度契合,衍生出主题展览、舞台剧等新形态,进一步拓展了IP在文旅和文创领域的应用场景。
乐视IP授权总监秦立娟在活动现场表示:“《甄嬛传》不仅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剧集,更是一个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符号。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进一步挖掘《甄嬛传》的文旅价值,将剧中展现的文化、历史场景与现代旅游相结合,为观众和粉丝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IP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经典IP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助力影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主题活动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多位影视行业专家分享了影视内容创作与城市文化脉络相互交融的经验,探讨了“以剧带景”的创新路径,以及如何通过影视作品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甄嬛传》授权总监秦立娟在现场讲述了剧集从创作到拍摄过程中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同时,她还分享了基于《甄嬛传》IP开发的一系列文旅产品,如主题沉浸式体验活动、特色文创周边等,让观众能沉浸式地走进“甄嬛的世界”,在游玩中重温剧情,进一步感受影视IP的独特魅力,也为“影视+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
《甄嬛传》IP还参与了北京电影生活节“春景映画”市集主题活动,携盲盒、毛绒、卡牌、吧唧类IP联名产品亮相。活动现场,嬛嬛市集的《甄嬛传》台词挑战赛趣味活动,既满足了粉丝对经典剧集的热爱,也增强了活动的现场体验,让参与活动的朋友在欢乐中重温经典。
“跟着影视跨越山海”主题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独特魅力,也为影视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甄嬛传》受邀参加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跟着影视跨越山海”影视文旅主题活动,展示了其在影视文旅融合中所拥有的巨大潜力。作为经典影视IP,《甄嬛传》不仅深受观众喜爱,更希望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有力引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