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第二届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座谈会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与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销售有限公司承办。会议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教授主持。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成果,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推广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座谈会汇聚了众多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小柴胡的传承与发展为例,系统探讨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与创新策略。
4月19日,第二届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原副主任刘魁立,中国中药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房书亭,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药协会特聘副会长,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孙晓波,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春雷,仲景文化学者、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周建平,二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经典临床研究所所长李赛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宋俊华,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程洪进,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部长,广州白云山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区志文,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东等领导、专家出席座谈会并作研讨。
会议伊始,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程洪进致辞。他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经济价值。广药集团作为全球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的世界500强企业,始终坚守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初心,通过数字化、科技化、国际化战略,推动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广药集团建设了中药材智慧溯源系统、智能化生产车间、智慧药房和医药智慧物流中心,以数字化赋能中医药全产业链。同时,广药集团在澳门设立国际总部,以澳门为桥头堡积极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还成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多款产品,并推动王老吉等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广药集团白云山光华制药副总经理,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马蓉就小柴胡传承与发展情况做了专题报告。她指出,小柴胡颗粒源自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小柴胡汤,广药集团白云山光华制药作为小柴胡颗粒的生产企业,拥有113年的历史,其小柴胡制法已列入广东省非遗项目。近年来,广药集团白云山光华制药在小柴胡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包括建立非遗传承队伍、开展非遗传承活动、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等。小柴胡颗粒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广泛的市场认可,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成为国货潮品。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柴胡制剂方法
会议期间,多位专家就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指出中药不仅是物质遗产,制造过程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呼吁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房书亭则从中医中药的发展理念出发,强调了小柴胡在现代科技结合方面的潜力,建议进一步挖掘小柴胡的临床价值,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孙晓波强调要在深入挖掘小柴胡汤的历史厚重底蕴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文化价值、临床价值挖掘,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春雷指出要重构千年古方价值、提升品牌价值、担当文化传承重任,答好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命题。刘海燕认为传承好以小柴胡汤为代表的医圣经方,最重要的是要传承好仲景文化。周建平从文艺赋能中医药高质量传承发展的角度强调要构建中医药文化创作-传播-产业生态链,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李赛美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分享了小柴胡在治疗疑难杂症中的独特功效,并提出了小柴胡颗粒的创新方向。杨全柱、李晓东两位医药从业者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方法。
本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更应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中医药企业应继续以小柴胡等经典名方为依托,通过数字化、科技化手段,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第二届中医药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合影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