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吉三地高校联合开展“守护地球 我们在行动”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

京津吉三地高校联合开展“守护地球 我们在行动”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

来源:鲁网 2025-04-22 13: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20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为推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携手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天津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行业相关单位,在天津大学共同举办“守护地球 我们在行动”主题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活动围绕防震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地球物理知识等科普主题,通过主题研讨、理论宣讲、实践展示、互动科普等多元形式,激发青年学子探索地球奥秘、守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凝聚起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共识。

召开座谈会。受访者供图 

践行《天津宣言》,以科普行动助推可持续发展 

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天大地科院”)成立十周年之际,今年4月携手全国25所顶尖高校地理学相关学院签署发布《地理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院长论坛·天津宣言》(简称“天津宣言”),呼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与社会各方携手联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支撑。

地科院青年师生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和趣味问答,面向社会公众推广宣传,帮助学生和市民了解极端天气的成因、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从而提高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行动自觉。

科普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精心设计了地球板块拼图、“大风制造者”等地理科普游戏,通过互动展板阐释春季天津易出现大风天气的地理学成因,通过数据图示直观呈现近30年来的全球气温变化曲线。

“大风制造者”游戏模拟演示风力。受访者供图 

有奖问答环节涵盖了龙卷风和台风成因、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珊瑚白化等生态保护问题,引发来往学生的驻足与思考。同学们还尝试将碳排放与减塑行动融入生活场景,为普通民众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方案,以科普实践助推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科普知识趣味答题现场。受访者供图

创新防震减灾科普 应急救护与地球科学知识同步推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地信学院”)依托中国科协“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智波启石”地球科学科普项目,致力于构建以防震减灾为主,由自然现象向地球科学多维度解读为辅的多角度地球科学知识科普体系,精心策划了地震知识竞赛答题抽奖与地震仪、地球构造板块拼装游戏,为学生群体带来一场生动的地球科学教育体验。

地震知识竞赛答题现场。受访者供图 

地震知识竞赛题目涵盖地震成因、地震波传播、避险措施等核心知识点,巩固了参与同学的地震科学知识,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答对题目者还有机会参与抽奖,赢取“智波启石”系列文创礼品,进一步激发了参与热情。

板块拼图与地震仪模型拼装游戏。受访者供图 

地震仪、地球构造板块拼装游戏环节中,同学们依据科学常识与知识索引组队参与模型拼装游戏。地震仪模型设计融合了历史地震仪(如张衡地动仪)与现代数字地震仪元素,既展示了古代科技智慧,又普及了现代地震监测技术,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应用与价值;地球构造板块模型则通过拼图模拟板块边界(如离散型、汇聚型边界),学生能将抽象的地质概念具象化,以“玩中学”形式突破传统地学教育的单向灌输模式。

弘扬黄大年精神 点燃地质报国梦想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地探学院”)作为黄大年精神的发源地,依托中国科协“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讲好黄大年故事 弘扬科学家精神”地学知识科普项目,将黄大年精神深度融入活动各环节,展现出独特的精神魅力与价值引领。黄大年精神宣讲团成员代表全程参加活动,生动展现“人民教育家”黄大年对党和祖国的赤诚热爱、对科研事业的执着追求。

“黄大年精神宣传与地球物理科普”主题展区。受访者供图 

宣讲团精心设计了“黄大年精神宣传与地球物理科普”主题展区,介绍黄大年教授生前工作成果,科普地球物理相关基础知识。展板上还设置了二维码,扫码即可浏览黄大年线上纪念馆。以“线上+线下”知识竞答形式科普地球物理知识,寓教于乐。 

“小小磁法勘探家”游戏。受访者供图 

“小小磁法勘探家”游戏中,通过使用磁铁、铁粉等设计的简易磁法勘探装置,借由生活常识向学生普及勘探原理,使原本抽象复杂的物理公式,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探索游戏,让复杂的地球物理知识变得形象而具体。有奖问答、模拟实验等现场互动小游戏吸引大量小朋友参与。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表示,很高兴看到自己的孩子沉浸其中,在趣味互动中学到了科学知识,希望今后可以推出更多类似的科普教育活动。 

活动合影。受访者供图 

本次“世界地球日”活动以丰富形式诠释深刻内涵,成为科普教育与精神传承的生动实践。活动期间,高校间思想交流碰撞出火花,为融入精神引领、创新科普模式提供新思路,带来新启发。各高校、行业单位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为今后地球科学领域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各方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携手合作,让地球家园的可持续发展从“知识传递”落地为“行动赋能”。(唐阳 王洪宇 庞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