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4月21日电 近日,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主办的"智启未来:全球教育变革与科学家培养范式革命"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研讨会于4月18日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学术界、教育界、科技企业及国际组织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围绕AI时代教育变革相关议题深入交流。研讨会联合主办方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全球中心、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全球青年发展联盟、欧盟亚洲中心等机构。
联合国前高官:教育应实现技术与人文价值的平衡
本次论坛以"AI时代的教育重构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协同"为主题,直面生成式AI、脑机接口等新兴技术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巨大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主旨演讲中明确指出,AI为重塑教育公平与质量带来了关键契机,教育应朝着"可持续发展导向"转变,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在技术应用中实现技术与人文价值的平衡。图灵奖得主、法国工程院院士约瑟夫・斯发基斯在视频演讲中提出"自主学习系统"理念,强调AI要服务于人的终身学习需求,同时也指出对人的意志在人工智能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AI 时代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 教育再定义
在这一议题的讨论中,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熊永昌结合学校实践经验,肯定了AI在助学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也警示要警惕工具依赖,突出教师人文引导的不可替代地位。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多智能体中心主任、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邓小铁的多智能体研究成果,则为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提供了新方向。
在此基础上,专家们达成深度共识:AI时代的STEM教育要以"伦理筑基、技术赋能、以人为本"为原则。通过跨学科协作,打破学科之间的固有界限,引导学生在学习STEM知识时融入伦理思考,合理借助AI技术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至关重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社会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确保学生在正确价值观引领下,运用所学知识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例如,可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伦理道德、技术应用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
产业协同与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在这一圆桌讨论中,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院长黄天荫以医学教育为切入点,指出传统人才培养存在周期长、课程体系滞后等问题,强烈呼吁建立动态课程调整机制。中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物联网产业带头人易卫东则认为,高校应更加重视产业服务价值,将教育重点向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倾斜。北京邮电大学未来学院常务副院长顾仁涛提出"人机共生"教育路径,充分发挥AI与教师各自的优势。南京审计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张文秀、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陈健生也从专业实践出发,为教育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建言献策。
综合各方观点,专家们得出关键结论:实现产业协同与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需要多方面共同发力。在校企联动课程开发上,紧密结合产业实际需求设置课程内容;推动师资产业实践,使教师能将丰富的实践经验融入日常教学;优化考核体系,从单纯的知识考核转变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估,以此缩短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未来科学家的跨学科培养范式
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全球中心执行主任肖娜强调,数据能力应成为通识教育的核心,并将计算机科学融入各个领域。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秘书长高春波指出AI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倡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毕思文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多元化知识体系对科学家成长的重要促进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张霖着重提出,未来科学家需构建"T型知识结构",既要在本专业深耕,又要具备跨学科协作能力,重点培养指挥多元团队、整合不同领域资源的核心素养。
经过深入讨论,专家们形成明确共识:未来科学家的培养需要构建全新范式。在教育过程中,大力强化通识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数据能力和计算机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在精通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投身跨学科项目,培养跨学科协作能力。同时,借助实践项目、国际交流等多样化方式,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锻炼指挥多元团队和整合不同领域资源的核心素养,从而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科研环境,推动科学研究朝着多领域融合的方向不断发展。例如,设立跨学科科研项目基金,鼓励学生组建跨学科团队参与科研活动。
创新驱动实践,助力教育发展
本次论坛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发布了一系列全球性项目。"AI 创未来" 全球视频竞赛联合联合国系统内机构,以影像创作激发青年用 AI 探索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路径;"AI创未来"社会创新挑战赛联动国内赛事,将优秀方案推向国际顶尖峰会,为全球性问题贡献青年智慧;"AI创未来"实践案例征集、优秀教育家、科学家、科创青年企业家评选同步启动。与此同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行为科学学术网络"正式启动,为教育变革注入科学方法论。
论坛尾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主任高玲向全球各界发出携手推进教育变革的呼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AI时代的教育变革离不开政府、学校、企业和国际组织的协同创新,要以伦理为基石、技术为支撑、人文为核心,推动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塑造转变,构建开放、包容、可持续的全球教育生态,为实现联合国2030议程注入强大新动能。
据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作为联合国训练研究所在亚太地区设立的首个专注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专门附属机构,致力于通过领导力发展、气候行动、技术创新及志愿服务等关键领域的努力,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变革型人才,助力SDGs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落地生根。本次论坛是该中心2025年度系列学术活动的开篇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