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到访中国,凸显了中国市场对这家美国科技巨头的重要性。尽管美方接连施压,黄仁勋仍强调,将继续与中国合作。
就在黄仁勋来访前几天,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英伟达的H20芯片、AMD的MI308芯片以及同类型产品加设对华出口许可要求。此举表明美国正不断加码对华半导体出口的管制,无疑为两国科技贸易关系的未来蒙上更浓重的阴影。
讽刺的是,美国一方面轻描淡写地回应英伟达在华相关事务,另一方面却推动新一轮半导体关税,还施加更严苛的出口限制,显然是对美国前政府对华科技遏制政策的延续甚至升级。而美国提出的对智能手机等设备中芯片加征关税的做法,只会加剧供应链中断问题。
面对巨大的国内压力,美国政府试图营造一种“占据上风”的假象,显然高估了自己的筹码。中国始终愿意对话,但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施压与讹诈只会适得其反。
美国只有在自身遭受了足够多的苦果后,才可能会考虑收敛姿态,重新回到谈判桌前。正如凯投宏观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所说:“仅从市场反应来看,我认为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
自美国政府宣布对来自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的进口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以来,股市剧烈波动,严重损害投资者信心。而国债收益率的飙升更令美方深感不安。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借贷成本更高,债务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美国国债总额已超36万亿美元,超过去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据美国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估算,未来10年,美国政府的债务利息预计将高达13万亿美元。
倘若美国继续奉行强硬路线,只会将自己推入成本上升、生产力下降的恶性循环,严重掣肘美国自身的经济发展。
美国政府真正该做的,是反思自身经济困局的根源,而不是四处“打劫”他国。几十年来,美国企业借助经济全球化将工厂转移到海外,在全球各地赚得盆满钵满,但这些巨额利润大多流入富人囊中,而非政府财政。结果就是,美国在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教育和减贫等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投资严重不足。与此同时,美国自“9·11”以来在对外战争与冲突中的支出高达8万亿美元。此外,美国在全球约800个海外军事基地的经费每年超过1500亿美元。
为了让民众接受其加征关税的政策,美国政府描绘出一幅所谓的“美好经济前景”,但这不过是镜花水月。近日有报道称,美国政府内部已开始讨论组建一个工作组,如果与中国政府的谈判未能取得突破,以便紧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与之相比,中国持续拓展出口市场、持有大量美债、拥有关键战略资源储备和制度优势。这些因素不仅增强了中国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意味着中国在谈判中拥有更强的底气与主动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美方真心希望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就应摒弃所谓“极限施压”的套路,放弃动辄威胁、勒索的手段,在平等、尊重、互利的基础上与中方进行对话。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4月21日社论
原文标题:Testing times for US as ill-judged tariff attack is only piling further misery on its woes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