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鄂北枣阳市太平镇荣庄村,48座育苗大棚绿意盎然、错落有致,宛如一座座“绿色工厂”。各类自动化设备协同作业,温湿度传感器的“慧眼”实时洞察,水肥一体化装置的“巧手”精准供给。管理人员通过“金叶管家”系统即可实时掌握苗情数据。智能化育苗正逐步改变传统农业模式,成为当地烟叶生产提质增效的一项新尝试。
(图为枣阳市太平镇育苗大棚)
破“经验茧”,织“数据网”
过去,烟技员每日穿梭于大棚间,凭经验调控温湿度,却难破“看天吃饭”的困局。苗床环境波动导致成苗率长期徘徊在85%,壮苗率不足80%,60天育苗周期更制约着烟叶生产效率。
“以前每天跑四五趟大棚,补水施肥全凭经验,烟苗长势像开盲盒。”技术员代存迪的感慨,道出了传统育苗的困境。
转机在数字化浪潮中涌现。2024年底,枣阳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推出“金叶管家”智能管理系统,为育苗管理装上了“智慧大脑”。该系统通过低代码开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部署多类传感器,全天候采集温湿度、pH值、EC值等关键参数。通过智能分析,将数据转化为直观的调控建议,并实时推送至管理人员终端,实现从“经验管理”到“数据驱动”的转变。
随着“金叶管家”智能管理系统的接入,育苗棚内10项核心参数实时汇成“数据流”,曾经“靠天吃饭”的粗放管理模式被打破,成苗率跃升至98%,壮苗率达95%,育苗周期缩短5天。这一变化不仅打破传统育苗的“经验茧房”,也为育苗提质增效注入科技动能。
(图为“金叶管家”育苗数据界面)
“数”聚田间,“技”在云端
在智慧育苗稳步推进的基础上,枣阳市(营销部)同步开展田间管理数字化探索,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新模式。依托“金叶管家”系统与AI大模型的深度融合,烟技员的工作方式正逐步由“走田问苗”转变为“云上管理”。
“以前靠两条腿跑田块,现在靠数据说话。”在太平烟站工作多年的烟技员孙世兵感触颇深。过去烟技员需人工登记、逐户汇报,既耗时又易出错。如今借助“金叶管家”系统,烟技员可以通过语音录入、智能问答、智能分析等功能,自动调用历史数据并生成苗情、病虫防治、物资发放等关键数据分析报告。
“虽然还是要下田,但现在是脚下田、眼看屏、心里明。”太平烟站烟技员肖向阳笑言。
数据在“云”上流转,管理在“端”上决策。据统计,新系统上线后,系统响应速度从人工平均2小时缩短至15分钟,管理成本下降近20%,推动了田间管理方式的不断优化。
(图为“金叶管家”系统主页面)
“联”动生长,“智”造佳境
当前,新一代“金叶管家2.0”系统正处于试点联调关键期。研发团队正积极探索并逐步实现传感器与灌溉、通风、补光等设备的智能联动控制,旨在打造烟苗生长的最佳“舒适区”。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自动调节大棚内的光照强度、通风状态和水肥供应,以确保烟苗的健康成长。
“现在我们通过系统就能实时掌握每个大棚的‘健康状况’,一旦有异常,系统会自动预警,我们第一时间处理。”烟技员肖向阳充满期待地说,“虽然目前联动功能还在试点中,但已经初步实现了数据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期待后续功能尽快推广应用,让育苗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而对于烟农来说,这场数字变革更为直观。“手机就是新农具,数据就是新农资。”80后烟农杨兵感慨地说着,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查看着大棚内育苗数据。数字农业的深入应用,正推动烟农由“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
(图为“金叶管家”数据可视化界面)
从人工巡查到智能预警,从数据上云到设备联动,枣阳烟区正加快构建“人+数+智”融合的新型服务体系。随着“金叶管家2.0”的推广应用,烟叶育苗将迈向更加智能、精准、高效的发展新阶段,为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肖向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