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龙”则灵有“缸”则名 云阳这样问鼎世界地质公园

有“龙”则灵有“缸”则名 云阳这样问鼎世界地质公园

来源:鲁网 2025-04-21 12: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一条“龙”

恐龙化石墙 世界数第一

云阳“世界地质公园”里有“龙”——拥有“世界恐龙化石长城”和世界最大侏罗纪单体恐龙化石墙。

云阳县地质公园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张松林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评世界地质公园有一个核心标准,必须要有具备全球或国际性价值的地质遗迹,云阳恐龙化石遗址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在云阳恐龙化石遗址馆就地保护的150米长、6米多高的恐龙化石墙,“镶嵌”着5000余块恐龙化石,形成了世界单体最大的侏罗纪原址化石阵列,不仅填补了早—中侏罗世恐龙演化的空白,还衔接了恐龙演化过程中缺失的环节。

在周边山体上,还有数个恐龙化石群落,延绵18.2公里,共同组成了“世界恐龙化石长城”。

云阳恐龙化石墙。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羊华摄

“云阳恐龙动物群横跨整个中侏罗世,是重庆侏罗纪时期恐龙化石的典型代表。截至目前,已有普安云阳龙、磨刀溪三峡龙、普贤峨眉龙、元始巴山龙、朐忍渝州龙等6条新属新种恐龙,在云阳被发现并命名。”云阳县地质公园管理事务中心从事地质研究的黄昊源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恐龙化石群的发现者是当地小伙周政,据他回忆,2014年夏天,他在普安乡山上放牛,无意间看见地上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感觉像是化石,他自掏腰包去上海鉴定,一个月后,好消息传来——这是恐龙化石。如今,这块化石被收藏在云阳博物馆。

2015年1月,全国古生物考古界的著名专家来到普安乡;2016年9月,发掘工作正式启动。经过两年的发掘,这座“在地下的恐龙化石长城”终于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云阳能够获评‘世界地质公园’,品种稀有、规模空前的恐龙化石遗址加分不少。”张松林说,云阳已先后投入超过10亿元,分批对恐龙化石遗址做好发掘、保护和功能布局,包括围绕恐龙主题ip,开发智能仿生恐龙主题、夜游恐龙公园等项目,还将加快推进二期工程恐龙博物馆进度。

一口“缸”

天下第一缸 险峻又雄奇

在具有云阳辨识度的地质资源库中,山下有“恐龙”迎客,山上则有“天下第一缸”坐镇。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在5A级龙缸景区,见证了这口“缸”的有容乃大。

“2.52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浅海,经过地壳抬升、三层暗河侵蚀、岩层崩塌等上亿年的地质作用,最终形成深335米、‘缸’壁近90度垂直的喀斯特地貌奇观。”龙缸景区负责人介绍,这里保存着完整的刀砍纹构造、遗迹化石群,堪称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天然实验室。

云阳龙缸景区。云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龙缸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于方斗山脉以南至七曜山山脉的三叠系的碳酸盐岩中,由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岩溶地貌组成,如天坑、溶洞、岩溶漏斗、落水洞、石芽、溶沟、石林、峰林、峡谷、峰丛、竖井、洼地、地下河出口等,形成了完整的岩溶系统。其中,龙缸天坑、龙洞、大安洞、石笋河等共同构成了龙缸喀斯特地貌重要的导向型景观。

黄昊源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龙缸景区发现了虫迹化石,其在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中,为一套海相碳酸岩的沉积物,颜色呈灰色,到处可见有虫迹化石出露,保存完整,和普安乡的恐龙化石一样,对研究云阳地质演变有着重要的价值。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看到,龙缸景区主要有龙缸天坑、龙洞风光、龙窟峡、歧山草场、蔈草古长城、歧阳关古道遗址、清水湖等自然景点,加上世界最长悬挑玻璃廊桥—云端廊桥、惊险的玻璃栈道、世界吉尼斯记录认证的最高框架秋千—彩虹大秋千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游览需求。

作为全市的头部景区之一,龙缸自身配套十分完善,唯一痛点是距云阳县城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如今,“天堑”正在变“通途”。

云阳第一条自主建设的江龙高速公路,有望在九月建成通车,届时,从城区驱车仅需40分钟。“高速公路不只缩短了上龙缸的时间,还将与高铁形成联动,进一步吸引外地游客的到来,也为云阳建设巴蜀文旅走廊提供了新的支撑。”云阳县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说。

一座“庙”

千年张飞庙 重生面江立

云阳“世界地质公园”除了地质奇观,还有地质与文化的融合,张飞庙就是其一。

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的张飞庙,是三峡工程中最大的文物搬迁保护项目,为最大限度保留依山、坐岩、临江的地理特征,2003年搬迁时,每块砖瓦都建立了数字档案。

张飞庙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主要由正殿、旁殿、结义楼、望云轩、助风阁、得月亭、杜鹃亭组成,前五座建筑为纪念武将张飞而建,后两座为纪念文人杜甫客居于此,是难得的文武合庙,庙内建筑为唐宋明清遗迹,布局严谨、造型雄奇、廊接殿通、高低错落,既有北方建筑的雄奇,又有南方建筑的婉约。

云阳张飞庙。云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沿陡峭台阶登上二楼,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雕塑面江而立,身后桃花掩映,给人意气风发之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园林点染、竹木掩映、曲径通幽,堪称一步一景。

景区负责人透露,张飞庙能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名胜古迹,除了其建筑奇特,还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更留下众多书画、碑刻珍品,庙内珍藏有汉唐至近代的近600幅字画、石刻、木刻、木雕作品。其中,石质碑刻为汉唐至明清时期所作,这些文物受环境影响,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病害,修缮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一期项目将对176处石质文物进行系统性保护,目前已完成了90%的文物修复工作。

在上千平方公里的云阳“世界地质公园”版图上,地质与人文交相辉映——张飞庙传承了三国文化,磐石城遗址留下了“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的印记,彭氏宗祠则延续了晚清川东民居建筑的智慧……这些人文景观,从不同侧面印证了云阳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片“湖”

高峡出平湖 绿道起风景

云阳“世界地质公园”,东、南、西以云阳行政区划为界,北边则以长江北岸为界。

高峡出平湖,云阳人形象地将穿城而过、水清岸阔的长江唤作“湖”,江岸线则被取名为“环湖绿道”。

“环湖绿道”始建于2014年11月,全长近33公里,面积约448公顷,沿线布局了八大主题公园,有的因江岸治理而生,有的因文脉传承而建,有的因市民所需配置,按照“骑走跑坐可享、山水花石可赏、文史科艺可品”的建设策略和“一天的公园、一年的公园、一生的公园”的建设目标,历经七年才建成,共完成消落区生态修复148公顷、绿化300公顷,实施岸线综合整治33公里。

云阳县城被环湖绿道环抱。云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云阳县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环湖绿道”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休闲和康体需求,譬如关爱孩子的彩云阳光儿童公园,规模为西南地区最大;善待老人的智慧健身长廊,配有扭腰器、漫步机、蹬力器等智慧健身器材;月光草坪更是云阳城市旅游的IP,不仅四季有景可赏,还是当地拍摄婚纱和举办西式婚礼、举办团建的首选地。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注意到,“环湖绿道”伴有贯穿全线的自行车、跑步道、漫步道等三道系统,串联自然体验区、健康休闲区、双井风情区、生态活力区、宜居水岸区、文化旅游区等六大魅力分区,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健身、观光、科普的需求。因此,“环湖绿道”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文化绿道、生态绿道、民生绿道。

将保障地质安全的库岸修复工程,蝶变为“五分钟到节点,十分钟到公园”的“环湖绿道”,是云阳人的一大创举,在为自己谋求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时,也为今天赢得“世界地质公园”殊荣完成了最后的拼图。

在一条“龙”、一口“缸”、一座“庙”和一片“湖”的带动下,云阳文旅产业也迈入了快车道。清明小长假,34.32万游客用脚步丈量了这片地质秘境,贡献了1.39亿元的旅游收入。因“地”制宜迎“质”变,云阳喜提“世界地质公园”,来得正是时候。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