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深冬的一个午后,延边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成员农佳薇、郭雨静、齐悦彤、李紫涵,积极分子林慧珍、刘兆雪,带着崇敬与期待,走进了李吉顺老人的家中。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老人布满皱纹却依旧坚毅的脸庞上,尽管已是鲐背之年,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当她谈起那段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时,眼神中依旧闪烁着明亮而坚定的光芒,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李吉顺于 1933 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成长过程中,她亲眼目睹了国家的苦难与人民的艰辛,这让她早早地在心中种下了为人民服务的种子。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从此,“为人民服务” 的信念便深深扎根在她的心中,成为她一生的行动指南。1951 年,年仅 18 岁的李吉顺,怀着满腔热血,毅然响应国家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的号召,告别了家乡和亲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开启了她波澜壮阔的人生篇章。
回忆起奔赴朝鲜的艰难历程,李吉顺老人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慨。当时,由于战争局势紧张,交通条件极为恶劣,战士们无法乘坐火车,只能徒步前行。从祖国边境到朝鲜战场,一路上,美军飞机如同盘旋的恶鹰,不断进行轰炸。“那时候,天上全是美军的飞机,炸弹不停地往下落,耳边都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李吉顺老人回忆道,“我们白天根本不敢暴露行踪,只能寻找山林、洞穴等隐蔽的地方躲藏起来,躲避美军飞机的侦查和轰炸。等到夜幕降临,四周一片漆黑,我们才敢小心翼翼地赶路。” 夜晚的朝鲜大地,寒风刺骨,伸手不见五指,战士们只能凭借微弱的月光和记忆摸索前行,每走一步都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即便如此,李吉顺和战友们没有丝毫退缩,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 尽快抵达战场,为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李吉顺
到达朝鲜战场后,李吉顺被分配到战地医院,成为了一名医护人员。战地医院的环境远比想象中更加艰苦,医疗设施极其简陋,仅有一些最基本的医疗器械,药品也时常处于短缺状态。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李吉顺退缩,她凭借着在国内学到的护理知识和自己的勤奋努力,迅速适应了战地医院的工作。每天,她都忙碌于救治伤员,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我背着他走了两个多小时,从山头上一步步往下走,脚底先磨出了泡,紧接着就磨破出了血,但那时候哪还顾得了这些,早一分钟到医部就能早一分钟开始救治啊。” 李吉顺老人用简短而朴实的话语,讲述着一次惊心动魄的伤员转运经历。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战场上的炮火异常猛烈,一位受伤的战士倒在离医院较远的山坡上。李吉顺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冲向战场,在枪林弹雨中找到了受伤的战士。由于情况紧急,没有担架可用,她便背起战士,艰难地往医院方向走去。一路上,炮弹不断在身边爆炸,扬起的尘土和碎石扑面而来,但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将伤员送到医院进行救治。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但她咬牙坚持了下来,最终成功将伤员送到医院,经过及时的救治,战士的生命得以挽救。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医护员们的工作远远不只是待在后方救治伤员那么简单。她们经常要冒着美军炮火的威胁,前往前线抢救伤员。每一次前往前线,都意味着要面临生死的考验,但李吉顺和她的战友们没有一个人畏惧。她们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用自己的双手和生命,为伤员们撑起了活下去的希望。在她们的努力下,一位又一位志愿兵战士从死神手中被抢了回来,有她们在,战士们才能更加放心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1953 年,经过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抗美援朝战争终于迎来了胜利,李吉顺随部队停战回国。回国后,她来到山东济南医院工作,继续在医疗岗位上发光发热。1956 年,她又转业到延吉市医院、延边州党校医务室,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对患者的关爱,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直至退休。
李吉顺老人的奉献和付出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可。她先后荣获 “抗美援朝三等功” 2 次,还获得了 “抗美援朝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 50 周年纪念章”“和平鸽纪念章” 等诸多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功绩的肯定,更是对抗美援朝那段艰苦卓绝历史的铭记,它们见证了李吉顺老人在战火中绽放的医者仁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图为李吉顺与调研团队合影
如今,李吉顺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她始终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在与延边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党员们的交流中,她多次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她的话语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在李吉顺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坚韧不拔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质,她和无数老一辈革命家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今天。她们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此次调研即将结束时,延边大学文学院的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聆听李吉顺老人的故事,自己深受触动和鼓舞。他们将以李吉顺老人为榜样,传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提升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农佳薇、林慧珍 摄影:林慧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