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商业卫星及部件全产业链“超市”在云栖小镇发布

首个!商业卫星及部件全产业链“超市”在云栖小镇发布

来源:鲁网 2025-04-21 12: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长春买光学仪器、去西安购微波天线——这是过去卫星制造商不得不经历的“全国采购之旅”。如今,这一局面即将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商业航天卓越供应平台”改变。

4月18日

浙江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

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商业航天卓越供应平台”发布

在西湖区云栖小镇举行

会上发布了首个“商业航天卓越供应平台”。它并非简单的电商平台,货架上摆放的也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航天级“尖货”——从精密的卫星载荷到关键的核心部件,从先进的生产技术到专业的配套服务。

“以往卫星研制企业需要奔波全国各地采购零部件,如今在这个平台上就能实现‘一站式’采购。这不仅‘降低了’重复研发成本,更大大缩短了卫星研制的周期。”云栖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卓越平台的背后,依托的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7年中国航天历经的技术积淀。覆盖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六大领域的成熟技术产品,在这里被拆解成标准化模块,像超市商品一样明码标价向商业市场开放。

图为航天五院激光终端生产线

这一平台最大的特色在于,既是国家队技术转化的“试验田”,也是民营企业获取航天级技术的“快车道”。通过打造商业卫星及部件全产业链“超市”,实现了卫星载荷产品、核心部件产品、关键生产和服务技术的网上交易,推动中国商业航天技术向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这对‘国家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机制转化过程,是把‘国家队’所掌握的核心的技术能力转化成商业市场能力重要途径。”云栖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不仅解决了商业航天产业链分散的问题,未来还将推出元器件检测、环境测试等功能,进一步降低卫星企业的研发、制造成本。

大会上,杭州市空天信息重大项目现场签约,其中元器件检测中心即将落地云栖小镇。零重空间董事长兰利东介绍:“航天用的元器件都很贵,现在许多企业都在尝试用车工业级元器件做卫星,但需要专业的检测服务确保可靠性,而元器件检测中心便是做最有力的筛选和保障。”

从“跑断腿”到“点鼠标”,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创新”。可以预见,商业航天卓越供应平台将重塑商业航天的产业生态,在这个“卫星超市”里,每一笔交易都在书写中国商业航天新的可能。

若将卓越供应平台比作“引擎”,云栖小镇则是托举其升空的“发射塔”。这个曾以云计算闻名的特色小镇,如今正以“集聚空天信息产业生态企业近200家 ”的密度,在中国商业航天版图中刻下鲜明的坐标。

小镇的航天基因始于2018年,当年首届杭州空天信息大会的召开为小镇播下了种子。随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的落户,这个以数字经济见长的小镇开始了“二次飞天”的转型。短短五年,这里已形成“卫星零部件—智能技术—数据应用”的全产业链。

从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的前沿研发,到地卫二的智能卫星制造,再到包裹着3D打印“外壳”的卫星将发射升空……甚至连国家卫星互联网“千帆星座”计划中,也有云栖企业的核心技术支撑。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效果图

“我们破局的关键,就是引入‘大院大所’等国家队资源。”云栖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的小镇已聚集国家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智元研究院等多家“国字号”科研机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生产线已形成年均配套200颗卫星的配套能力,激光通信终端等关键技术性能已跻身国际第一梯队,霍尔电推进、空间光电敏感器等核心部件正在实现量产。

“浙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和灵活体制机制特点,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商业航天发展,也能为商业航天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径。”云栖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凭借“数字经济+航天科技”的独特配方,云栖小镇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商业航天发展之路。如今走进小镇,云计算与空天信息两大产业如同并肩航行的星船,正在新质生产力的星辰大海中破浪前行。

从云计算到空天信息,变的是赛道,不变的是创新基因。这个曾经孕育中国云计算“飞天”梦想的地方,正在见证新一轮的“飞天”故事——只不过这次,目标已从虚拟世界的“云端”,转向了真实的浩瀚太空。

在商业航天这场高技术、高投入的长跑中,西湖区从“零基础”成长为“领跑者”?答案藏在“战略布局”与“生态思维”里。

“十四五”以来,西湖区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将空天信息列为重点产业;2025年“新春第一会”更明确将其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并列为三大新质生产力方向。政策层面,《加快推进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供“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层面,国家实验室、中船715所等“国字号”机构以及地卫二、铖昌科技、阿里云等一批优质企业相继入驻,形成“军工技术+民企活力”的独特生态,孕育出商业航天创新发展的肥沃土壤。

在3d打印工厂的小试生产线上,一个个卫星主体结构正在生产;地卫二的实验室中,人工智能卫星正在进行最后的测试;阿里云的空天数据平台上,全球各地的遥感信息正在被实时分析......这些生动的场景,共同勾勒出西湖区作为商业航天“创新苗圃”的独特气质。

经过多年的谋划与培育,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航天生态圈正形成。从相控阵芯片到智能卫星,从激光通信终端到空天大数据平台,西湖区用实践证明,商业航天的未来,不仅属于那些拥有发射场的地区,更属于能够用创新思维重构产业逻辑的“轻骑兵”。

在这片数字经济的沃土上一场关于星辰大海的新故事

正在书写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