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药品价格的透明性和可及性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在浙江舟山,“低价药专柜”广受群众欢迎。在当地药店,各种优质廉价药没被放在看不见的角落,而是摆在醒目位置,并设有标志牌。当地还要求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开药时优先向群众推荐价格低、药效好的产品。
目前,舟山通过引导药店、畅通采购机制等方式,不仅实现了“低价药专柜”在零售药店的全覆盖,而且确保了药品稳定供应。
优质廉价药成为药店标配,令人高兴。但从更大范围和更长时段来看,确保优质廉价药不“断供”,依然面临不少挑战。
《人民日报》发文表示,药品价格要以“有形的手”加以引导,打通从药品审批、原料生产到配送销售的链条,着力推动各个环节降本增效,保证药企和药店有一定利润空间,同时收获良好口碑,才能让优质廉价药的长期供应更有保障。在流通端,则要多做减法,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防止信息不对称,让药品以更低的成本抵达消费者。
我国药店、医疗机构数量庞大,用药情况复杂多变,有时难免出现局部的药品短缺现象。因此,必须坚持市场监测和药品储备两手抓。一方面,要以地级市或县为单位,加快建立短缺药储备库,针对供应不稳定的廉价药,及时做好调配;另一方面,不妨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动态监测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廉价药供应情况,以精细管理确保有效供应。
当前,我国医药工业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推出更多质优价廉的药品与服务,定能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助力保障群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