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由中建新疆建工一建参建的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机场北航站区投入运营,标志着圆满完成项目整体的建设工作。作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将为新疆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中建新疆建工一建建设区域包含交通中心、北指廊、国际三角区等。交通中心工程包括换乘中心和敞开式停车库,是航空枢纽的重要服务平台,在整个航站区规划中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从高处往下眺望,整个交通中心整体恢宏大气、雄伟壮观,以银白色为主,外观如“大鹏展翅”,中间长长的“身体”是换乘中心,两侧的“翅膀”是南、北停车库。通过连廊,交通中心与航站楼、高架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航站楼平面中部为中央大厅,三边为指廊,南北两侧包含商务、政务贵宾区,将大幅提高乌鲁木齐空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飞行保障和服务水平。
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有哪些亮点?
新疆最大单体建筑施工项目
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占地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包括新建50万平方米的T4航站楼、2条跑道和177个停机位,同步建设空管、航油等配套设施,飞行区技术等级指标为4F。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该工程投资大、规格高、技术先进,是新疆最大单体建筑施工建设项目。
施工过程以人文设计加持
航站楼平面中部为中央大厅三边为指廊,航站楼以“丝路天山”为主题,打造西域特色人文机场,屋面整体起伏隐喻“天山山脉”造型,形成了连绵起伏的壮丽景象。航站楼融合艾德莱丝绸飘带造型、天池、石榴籽、玫瑰花等多种新疆特色元素,充分体现新疆地域的特色人文文化。
多种交通方式无缝换乘
换乘中心地上4层、地下隔震层,主体建筑东西长约340米,南北宽约90米。换乘中心投入使用后,第4层和第3层将是乘客使用率最高的楼层,第4层可与航站楼到达层旅客综合服务中心衔接,同时南北两侧分别连接敞开式停车库。第3层为巴士候车区,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车位停靠。同时北航站区与地铁1号线国际机场站之间配套设置的“机场捷运系统”,市民可在这里实现轨道交通换乘。
最大敞开式停车库,可提供5520个停车位
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交通中心建筑总面积为34.45万平方米,与航站楼、高架桥、地铁站、停车库互有衔接,是航空枢纽的重要服务平台。敞开式停车库位于换乘中心南北两侧,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地上6层,局部设有地下1层,共设计停车位数量5520个,建成后将是新疆首个建筑面积最大的敞开式停车库。
敞开式停车库提供小型社会车辆停放,这里设有与航站楼和换乘中心相接的连廊。停车库所有层面四面均匀敞开,拥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同时便于地面层人员的快速疏散。外立面为灰色,现代感十足,是一种混凝土漆墙面新型建筑材料,具有抗风化、耐水性、耐腐蚀性等性能,绿色环保。
全方位构建无障碍出行环境
平缓的坡道连接专属的电梯、建筑主入口均为无障碍入口、无障碍专用厕所、问询处设置残疾人专用柜台、无障碍坡道两侧设置两层扶手、无障碍电梯入口处设提示盲道、建筑入口至服务中心的地面设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换乘中心全方位构建安全便利、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
安装了365个减震“神器”
换乘中心建筑规模大、结构体系复杂,设防烈度为8度,为更好保障隔震功能和整体结构安全,项目在地下17.2米深处建有隔震层,共安装了365个减震“神器”。
项目在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增加隔震层,安装橡胶隔震支座,起到与地面的软连接,通过“以消代抗”方式降低震感,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进一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更好保障地震时房屋的安全性。
以智能科技保驾护航
国际三角区管桁架提升最大高度26.371米,提升总重900吨,项目通过研发大跨度管桁架提升新方法,使用智能技术加研发智能提升设备,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施工成本,为项目履约提供保障。
项目应用BIM模拟技术+三维扫描技术,北指廊、国际三角区吊顶采用艾德莱丝绸飘带造型,指廊吊顶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国际三角区吊顶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项目BIM团队通过分析结构模型及施工风险,构建指廊大吊顶BIM模型,高精准定位每个铝板挂点,规避因现场结构错杂而产生的施工风险,切实提高异性造型吊顶施工安装精度。
贵宾区墙面弧形墙体以及大吊顶施工采用三维立体扫描技术,构建三维扫描、CAD二维图纸推演与BIM建模协同工作模式,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的同时,构建现场控制加密网,高效精准采集现场数据,根据现场结构一比一建模,对现场墙体进行扫描后生成BIM模型,导入下料软件,使墙面面板及龙骨下料效果更加精准。
从一纸蓝图到璀璨绽放,一建以匠心浇筑时代地标,接下来,一建将继续用更多精品工程,为美丽中国、大美新疆贡献先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