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教育创新沃土,绘就青岛市市北区育人新图景

深耕教育创新沃土,绘就青岛市市北区育人新图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17 16: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教育创新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动力。青岛市市北区作为教育改革的先锋阵地,各校立足自身实际,在课程开发、教师培养、五育并举等领域展开深度探索,形成了“一校一策、百花齐放”的改革图景。这些创新实践不仅实现了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更构建起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生态。

以教师发展为引擎,构筑专业成长生态

如果说教育创新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教师发展便是这棵大树深扎土壤的根系。在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市北区各校通过学术引领、团队共进、精准培育等路径,构建起教师专业发展的立体化培养体系。

在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学术基因”已深植教师发展脉络。“在学校里,每位老师至少有一个课题”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校长卢宝山说,他提出了“学术立身,学术立校,打造学术二实验”的教师队伍发展思路。学校现有正高级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2人;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能手等6人;市级优秀教师、市级教学能手34人;省、市、区名师、劳模工作室10个。学校为老师们搭建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教师们通过“先听后上、即时快评”课,实现“教研、科研、培训、实践、反思”五位一体的“自生长、自组织”发展效果。

在青岛第四十七中学,常常能见到两位或者多位教师组成学习小组,进行研讨的场景,这便是学校所推行的“同伴互助成长计划”,教师们以教学实践中共同关切的真实问题为牵引,以小微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进行深入探索,在解决真实存在的教学问题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今,学校八成以上教师开设过区市级以上公开课或在各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奖,获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的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五分之一。

教师的成长亦能体现学校对于教师培养的力度。青岛第五十中学教师刘蒙蒙便是这样鲜活的例子,她虽然步入工作岗位的时间不长,但她凭借扎实的教学能力,先后荣获市北区教学能手、山东省实验说课一等奖、省作业设计一等奖、市优质课二等奖等荣誉。在青岛五十中,像刘蒙蒙这样成长迅速的教师还有很多。教务处主任秦澎介绍,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干部每周至少深入课堂听课三节,及时反馈评课意见,引导教师深刻反思备课亮点与不足,探索更高效的教学策略。学校还定期组织集备组研究课,鼓励教师间的思维碰撞与团队协作。此外,学校通过举办各类教研活动、邀请专家进校指导、召开教学年会与德育年会等措施,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间的深度交流与共同进步。

以特色品牌为载体,厚植五育融合土壤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市北区学校在夯实师资力量的同时,通过特色品牌的创建,将德育、体育、美育等教育要素转化为生动具体的育人实践,让核心素养培育落地生根。

“彩色丸子汤”“猪肉饺子”……本学期伊始,青岛第六十五中学的同学们纷纷展示出自己在寒假做的菜,这些菜全都是由学生们亲手制作,这也是学校“自主青春”德育品牌的体现。对于该校学生来说,“自主”和“青春”是初中三年最大的感受,学校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从自我管理到小组管理再到班级管理,同学们“自由呼吸、自主发展、自我超越”。

此外,学校积极打造“自主青春”的德育品牌,开展了“成长的青春”“飞扬的青春”“行走的青春”“奋斗的青春”“温暖的青春”五大系列德育课程,通过扎实的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做真情实意的学校德育。

“一个月前,我的一分钟单摇起始成绩是185个,现在我的成绩已经提高到了210个!”青岛市长沙路小学的一名学生兴奋地说道。在这里,每个学生手中都持有一本《学生跳绳成长档案》。这本小册子不仅是记录学生跳绳成绩的简单工具,更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挑战自我的重要载体。

学校以跳绳为突破口,调动起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将跳绳纳入常规工作,立足“每日一练”“每周一测”“每月一赛”“每学期一展”总步调,推动学校跳绳特色教育的健康发展,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每学期的“跳绳吉尼斯挑战赛”,包含个人、团体、竞速、花式等20余个比赛项目,做到了师生100%参与,形成“人人会跳绳、天天有比赛、班班有队伍”的特色发展之路。学生体质增强了,历年区市体质监测工作均名列前茅。

在清明时节,青岛上清路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药食材讲解课,同学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将喜欢的中药装进香包。在这堂课上同学们从各种中药的药效价值,到名称的来源,都有了更深地了解,这便是学校中医药文化的引入校园的重要环节。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编制课程指南,各班级自主选择主题进行课程实践,从《本草纲目》、药材配比到八段锦和二十四节气,丰富的内容让学生体验到中医哲学精髓,根植文化自信。2023 年,学校被评为青岛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青岛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示范学校。

以课程革新为锚点,激活成长内驱力

教育创新的核心在于育人方式的变革。市北区各校以课程体系重构为突破口,通过分层化、项目化、特色化的教学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多元课程中找到成长坐标。

舞蹈、科技、纸艺、竹笛……在青岛大学市北附属中学的“梦想课程”库里,多种课程应有尽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在这里,“梦想”不仅仅是一个词语,而是学校秉持“创设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精彩”的教育理念进行的一系列生动具体的实践。

青大市北附中邀请青岛大学课程专家以及外籍教师等与学校骨干教师一起开发“梦想课程”校本课程体系。如数学建模、英语口语与国际理解教育、青大学院研学课程,两校学生间成立“大手牵小手”社团互动课,中学生参观大学实验室、参与大学课堂等活动更是让学生提前感受大学氛围,激发了同学们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青岛市北实验初中同样为学生开设了国学、英语、科技、艺术等多领域的选修课程。老师们针对初中生词汇量大、文本加长、阅读量增加的特点,共同编写了七八年级“学立方”系列再造课程,学生们根据章节的剧情自己用英文编写剧本并表演。如此一来,学生综合素养得到了加强,学校逐步形成了 “启梦选修课程”“圆梦系列社团”的特色培养模式。

在青岛第四十四中学,学校秉持着“亦生亦师”的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四十四中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模式,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分层走班教学、项目式学习等策略,为每位学生都找到了成长路径。在八年级和九年级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教学中,学校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构建了“两层四级”分层走班教学模式,通过课内滚动走班构建起因材施教的立体网络。学校还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生长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式学习,海洋探秘实验室里,同学们观察隐秘的海洋生物;创客空间内,同学们用科技勾勒着未来图景;阅读工坊中,文学的火花与思维碰撞……20余门学校课程,构建起学生的全面发展矩阵。

以集团化办学为支点,撬动优质均衡发展

为突破教育资源分布瓶颈,学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通过集团化办学打破校际壁垒,让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共享,构建起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在青岛第五十三中学的课堂上,除了聚精会神的学生,后排还有“大”学生,他们便是班级的学生家长代表。这样的家长驻校办公制度已经在青岛第五十三中学教育集团成员校之间落地。青岛第五十三中学与青岛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实施紧密融合型的“一长两校”集团办学模式,连同周边的东胜路小学、辽源路小学、山东路小学形成青岛五十三中学教育集团。

校长王升文介绍,各成员校在制度建设、课程共建、师资共享、学生培养等方面通过“互助共赢—交流联动—有效整合—共同发展”的工作模式,实现集团内各学校的均衡发展、特色发展和优质发展。

学校加大扁平化、矩阵式管理推进力度,进一步明确学部管理层级和职能,完善“学部治理+中心服务”的学校管理框架,形成横向学部、部门功能完备、分工明确,纵向各司其职、紧密融合的管理新样态。同时,加大学制改革力度,进行5+2+2学制改革,构建1~5年级基础学部、6~7年级衔接学部、8~9年级毕业学部,根据学校学生发展总目标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确定了年级德育目标。

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北校区与本部亦是实行“一长两校”管理模式,由学校选派优秀干部、精英教师负责北校区管理教学,实行“五一体三同步”办学模式,两校文化基因同源、教师团队同频、课程体系同构。这种模式打破了空间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如同活水,在区域间自由流动,让薄弱校区快速崛起。

教育均衡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抬谷。2025年,青岛市市北区被评为2024年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青岛市市北区各学校以系统化、多维度的教育创新实践,以扎实行动诠释了“优质均衡”的时代内涵,书写着新时代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答卷,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区域样本。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