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和省、市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部署要求,规范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建设手续办理,激活既有建筑市场,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沂水县实际情况,制定《沂水县推行闲置厂房、商铺等既有建筑盘活利用(功能调整)“一件事”实施方案》,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使用功能调整规划确认意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办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纳入“一件事”同步办理范畴,进一步盘活老旧厂房、商铺等闲置既有建筑存量资源。
化繁为简,从源头上解决项目审批的困惑。坚持刀刃向内,集中解决发展所需、企业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一是分门别类,精准掌握。坚持系统思维,分析研判既有建筑改造审批的关键问题,以是否为特殊建设工程、是否改变使用功能、是否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为切入点,细分为6类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分门别类制定专项服务指南,扫清建设单位手续办理困惑,实际减少办事环节30%。二是主动服务,靠前指导。坚持靠前服务,全面梳理既有建筑改造项目手续办理可能情形,推行“一企一策”,针对项目特性,精准预判,分析从项目备案到验收可能存在的问题,一次性告知手续申办事项及材料明细,帮填网上信息,扫清手续办理迟滞,打造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目前,已开展批前指导13次,保障项目审批快、落地早。三是平台赋能,高效整合。坚持信息共享,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为建设单位提供一站式网上服务,实现“全程网办、一网通办”,通过数据共享,材料互通,部分事项申请材料直接在工改平台获取,不再由企业提供,每个项目可减少10多份共性材料补充,实现“有感服务、无感审批”。
政策叠加,从内容上丰富畅行审批的渠道。坚持改革创新和时效新政的叠加应用,变“各自为战”为“有机融合”,力争“1+1大于2”的改革成效。一是聚焦利企便民优流程。以《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许可办理环节营商环境的通知》为依据,对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既有建筑物改造工程,免办施工许可手续,已为5个项目加快了改造建设进度。二是聚焦数智赋能快图审。以“一套图纸用到底”的闭环管理模式改革为基础,建立数字化图纸共享共用机制,提升协同管理和高效服务水平,打通数字化图纸管理链条各个环节,建立施工图审查到验收归档“一套图纸”闭环管理机制,减少企业图纸审查时间和经济成本,实现“一套图纸”应用率达到100%。三是聚焦帮办代办提效能。以“一次不用跑·全程帮代办”改革成果为基础,围绕企业零跑腿、手续办理“双程”提速、增强服务精准度等方面开展“全托式”“个性化”“全周期”帮办代办服务,畅通手续办理“二次加速通道”,助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闭环管理,从组织上保障深化改革的成效。坚持“部门托底,保障先行、多方入手、重点突破”思路,切实解决创新易,落地难的“旧疾”。一是强化监管,推动落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住建部门对在建项目开展日常安全质量监督时,加强对在建项目与使用建筑的安全防护隔离的检查,对参建单位及相关人员违反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违法违规建设行为,依法予以查处。二是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沂水县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改革工作的推进落实、组织协调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关联部门做好相关事项的全程监督管理。三是宣传指导,营造氛围。各部门加强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及时回应企业群众关切问题,实时做好业务指导。强化沂水县推行闲置厂房、商铺等既有建筑盘活利用(功能调整)“一件事”服务模式的推广力度,让更多企业群众及时了解政策,增加改革红利受惠面。目前,已为沂水天寿山中医医院等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完成建设手续12万平方米,盘活闲置既有建筑12处、工业用地405亩,加快开竣工时间近6个月,闲置建筑、低效用地转换成了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王敏、田力武)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