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泰山学院学生薛程文、邵裕涵、杜佳诺等8名同学在泰山皮影戏剧院完成阶段性学习,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范正安团队考核,正式获得“泰山皮影戏传习证书”,成为该非遗项目最年轻的学徒群体。这场历时三个月的自主研习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度参与。
从兴趣到责任:自主叩响非遗之门
今年9月,泰山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学生薛程文在观看皮影戏《泰山传说》后,自发联络剧院提出学习请求,迅速得到邵裕涵、杜佳诺等同学响应。经与剧院协商,8名学子利用课余时间,每周赴剧场接受系统训练。“最初只是被皮影的灵动光影吸引,深入学习后发现每件作品都承载着泰山文化密码。”薛程文表示,团队为此建立了“皮影研习日志”,记录每次学习心得。
拜师学艺:练就“手上千斤”真功夫
传习过程中,学生们从基础功练起:杜佳诺为掌握“挑杆”技法,每日加练2小时手腕力量;邵裕涵研读百余本皮影剧本,梳理出泰山神话体系脉络;薛程文更挑战“十不闲”绝技,在传承人指导下尝试同时操作皮影、配乐与念白。范正安评价:“这些孩子不仅学技法,更主动研究皮影戏与泰山石刻、民俗的关联,展现了学术自觉。”
持证上岗:让传统技艺焕发青春
12月8日的颁证仪式上,学徒们以自编皮影短剧《新时代挑山工》汇报成果,将泰山“挑山工”精神与青年奋斗故事相结合,采用LED动态背景板创新呈现,获剧院艺术委员会全票通过。据悉,持证学徒将参与2024年“泰山皮影校园巡演计划”,并协助开发皮影戏数字IP。泰山学院非遗研究中心负责人指出,这是该校首次有学生通过自主研习获得非遗传承资质。
范正安在仪式上感慨:“传习证书不是终点,而是守护非遗的起点。看着年轻人把流行元素融入千年技艺,我更加确信皮影戏不会老去。”随着青年学徒的加入,泰山皮影戏正以更鲜活的姿态,在守正创新中续写光影传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