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响古建传承之门:古建筑研究协会赴彩石小学开展青少年认知调研

叩响古建传承之门:古建筑研究协会赴彩石小学开展青少年认知调研

来源:鲁网 2025-04-15 16: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4月14日下午,古建筑研究协会的志愿者张浩然、王松、房佳荣、刘琳、李杨、李明乐、闫姿诺、朱燕京、康龙莹、王一博、马纪中等11位成员到彩石小学开展专题调研。

山东古建筑构建博物馆在青少年古建筑文化教育领域成效显著,获来访单位广泛好评。目前,该馆已与30余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成为其社会实践基地,通过深度融合文化教育与实践体验,系统性开展古建筑知识普及、技艺传承等活动。其创新的教育模式与辐射带动作用引发媒体持续关注和社会热议,相关成果多次被主流媒体报道,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播效应。

在具体实践中,馆内联合古建筑研究协会成员张浩然、王松、房佳荣、刘琳、李杨、李明乐、闫姿诺、朱燕京、康龙莹、王一博、马纪中等11名同学共同策划研学项目,由协会学生带领小学生走进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构件拼接、传统工艺体验等互动形式,让青少年直观感受古建筑的历史价值与营造智慧,推动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活态传承。这种“学生带学生”的沉浸式研学模式,既发挥了青年群体的文化传播主体作用,也让古建筑文化以更贴近青少年的方式落地生根,成为馆校合作的特色亮点。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访谈和互动游戏等形式,与孩子们进行了深入交流。问卷调查涵盖了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古典文学等多个方面,以了解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和兴趣点。在小组访谈中,孩子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有的学生表示,通过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了解了京剧的独特魅力;还有的学生提到,家庭中长辈的言传身教让他们对传统节日的习俗有了深刻的认识。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认知程度存在差异。对于一些常见的传统节日和民间故事,孩子们较为熟悉,但对于一些相对小众的传统文化形式,如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等,认知度较低。志愿者们表示,此次调研结果为后续开展传统文化推广活动提供了重要参考,他们计划针对学生们的兴趣点和认知薄弱环节,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传统文化讲座、手工制作体验等,以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此次志愿者调研活动,不仅为了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提供了一手资料,也为推动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传统文化将在青少年群体中绽放新的光彩。

(张浩然、王松、房佳荣、刘琳、李杨、李明乐、闫姿诺、朱燕京、康龙莹、王一博、马纪中)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