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土地上的青春助农之歌

富硒土地上的青春助农之歌

来源:鲁网 2025-04-15 11: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这片得天独厚的富硒土地上,一支由嘉禾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组建的青年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地头,以青年之所能匹配助农之所需,在烟叶产业发展、营销网络建设等领域发光发热,实现青年人才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书写着嘉禾烟草人的责任与担当。

密密麻麻的“民情日记”

(田间指导)

“雷志华家烟苗发黄,缺氮,火土灰追加30斤/亩;雷雄家翻耕深度15厘米,需补至20厘米……”普满烟草站烟叶技术员朱林的工作记录本摊开在办公桌上,61户烟农的生产情况用红、蓝、黑三色笔标注得格外清晰——红色是重点关注户,蓝色记着技术难点,黑色标着整改进度。纸页间零星的泥点,无声诉说着田间地头的奔波足迹。

翻开这本磨出毛边的笔记本,首页写着的“把每个烟农的难题记下来,就是把责任扛在肩上”格外醒目。作为农学专业毕业的95后烟叶技术员,朱林入职来每天都会详细记录责任区内烟农烟叶生产的“病症”,随后在书本中找知识,在实践中验证答案,长期积累下来他也从“知悉一丁半点”到“技术要点脱口而出了”。

“我的烟苗有根腐病前兆,他当天指导我调配药剂灌根,又连续三天回访记录恢复情况”烟农雷志华说道;“他还给我画了垄标准示意图,并特意备注‘机械化操作培训全覆盖’,小朱的本子比我儿子记的课堂笔记还工整”,雷雄的感叹,是朱林负责的板山烟区内烟农们的共识。

阳光透过窗棂,这本密密麻麻的细碎文字记录,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工作笔记,成了板山烟区的“活地图”,也成为了一位年轻技术员扎根这片富硒土地的青春注脚。在他心中,每个烟农的名字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而这本永远写不完的“民情日记”,终将在富硒土地上谱写成一曲动人的助农之歌。

机艺融合的“推广使者”

仲春的烟田泛着新绿,却难掩传统耕作的疲惫。85后烟基员李岩蹲在田埂上擦汗,望着烟农曾四龙佝偻着腰用手工打穴仪打穴,泥土在夕阳下扬起细碎的尘埃——这是普满烟区曾经最常见的场景。人力耕作的低效与高成本,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烟叶技术员们的心头。

“如何破解丘陵地区机械化作业难题?如何让烟农们主动尝试机械化、愿意使用推广机械化?”这是李岩穿梭在田间时思考最多的问题。当第一台起垄施肥一体机在普满试运行时,老曾凑过去敲了敲铁架:“这起垄、施肥能达到规范要求吗?和人工相比成本划来的吗?”李岩笑了笑,熟练调试机器:“老叔你看这垄高35厘米,行距1.25米,误差不超过2厘米。”机器启动后,履带缓缓驶过,整齐的垄沟和均匀的肥线依次铺开,老曾蹲下身用卷尺一量,愣了神:“嘿,这是真规整,和人工相比那是效率翻了不止两三倍!”

(烟农使用打穴机)

“无人机喷洒农药效率高、省工又省力”“打穴机能精准打穴30厘米,比手工打穴至少节约2个工”“多亏了烟基员破口苦心给我们算成本、做推广”“他真是把机器‘种’进了我们的心坎里”......在普满烟站召开的金叶夜校上,烟农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着。

在李岩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农机农艺融合在嘉禾烟区推广率越来越高。起垄机、背负式自动打穴机等“新伙计”纷纷入驻烟农的生产工具库,嘉禾烟区的烟草农业现代化之路也在这片富硒土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农情满满的“带货主播”

烟叶产业撑起当地经济的一片天,与此同时,这片富硒土地上产出的侯宅贡米、普满香米、春香橘柚、万岁桃、贝贝南瓜等众多优质农特产品,也成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嘉禾县局(分公司)客户服务分部敏锐捕捉到销售商机,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原则,瞄准电商直播风口帮助零售客户拓宽增收渠道。基于此,对视频剪辑制作有一定了解的95后客户经理王慧林主动请缨,研究起直播助农活动。

通过对卷烟零售户细致摸排,综合考量经营能力与合作意向,王慧林筛选出合适的零售客户,与其携手踏上直播带货之路。三汇特色旅游终端便是她的第一家直播店铺。初次直播的她面对镜头,磕磕绊绊介绍产品,直播间人气寥寥,但她越挫越勇,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直播技巧,研究消费者心理,逐渐领悟到:“直播可不只是单纯卖货,而是要讲好产品背后的故事,让屏幕那头的人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助农直播)

摸索出“门道”后,她让零售客户雷静担任直播间的主角。“富硒土地就是含有丰富天然硒元素,而且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比国家标准还低。我们这种出来的侯宅贡米,重金属含量低,口感还特别好,还有这土鸡蛋,那营养价值杠杠的!”主播频频输出的卖点,纯朴的语言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订单源源不断,销量一路猛增。

如今,王慧林定期组织零售户培训,分享直播经验和销售技巧,帮助更多人掌握“带货”本领。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零售户加入直播行列,富硒土地上的农特产品远销各地,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富硒土地上,嘉禾烟草的年轻人以青春为笔、以汗水为墨,让技术化作春雨,让创新凝成沃土,让共富成为信念,全面助力传统农业焕发现代生机。这是嘉禾烟草一代人的青春答卷,更是新时代青年与土地的约定,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行动正在成为乡村振兴宏阔篇章中最动人的注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