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4月14日电 4月7-8日,"中欧农业有机废弃物全量高值生物转化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旨在通过生物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高值生物产品,推动中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会议依托"农业有机废弃物全量高值生物转化关键技术研发与低碳循环利用综合示范"项目(Agriloop),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INRAE)联合主办。
Agriloop中方负责人石爱民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中欧项目间科研协作、搭建中欧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推动中欧青年学者互动交流,助力中欧农业"碳达峰"和"碳中和"。Agriloop欧方负责人Nathalie Gontard介绍了Agriloop项目基本情况,并指出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可持续绿色工艺开发、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议题展开。
中国农业科学院加工所副所长刘蓉蓉介绍,会议聚焦2023年启动的中欧旗舰合作项目,集结中欧35家单位,通过生物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高值蛋白质及替代材料,助力中欧碳中和目标。
Thierry Caquet代表大会联合主办单位INRAE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需深化中欧合作,AgriLoop项目以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为核心,通过跨学科协作推动绿色转型,促进双方达成循环经济共识,未来将依托该平台加强联合研究,整合产学研资源加速技术落地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钱钰表示,中欧农业科技合作成果丰硕,尤其在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领域实现了"技术协同创新、政策机制对接、产业示范推广"三大突破,而依托中欧食品农业工作组十年间20余项旗舰项目合作,双方在畜牧健康、土壤管理等领域取得实效,为全球农业低碳转型提供示范。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总农艺师李惠斌强调,中欧合作项目依托欧盟先进技术与中国农业资源及市场优势,通过技术研发与经验共享,为全球农业循环经济提供创新方案。未来双方需强化技术攻关,共同提升废弃物全量高值转化效率和附加值,加速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动能。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欧农业有机废弃物高值生物转化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为Agriloop项目6家中方参与企业颁发"农业有机废弃物低碳循环利用中试示范基地"牌匾,助力项目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据悉,本次会议围绕"全量高值生物转化助力农业低碳循环利用"主题,设立五大主旨论坛及两场平行圆桌研讨。主旨论坛聚焦中欧循环经济发展方向与合作机遇、农业有机废弃物创新价值链的绿色循环、天然功能因子高效回收与利用、微生物、真菌蛋白质及微生物聚酯生物转化技术、循环利用技术中试示范与评估五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