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榫卯邂逅智能高铁,当粉樱落瓣映照钢铁动脉,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的樱花大道上,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正在绽放。4月10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第三届花潮节以漫天樱花为幕布,以蜿蜒铁轨为诗行,在“轨映花潮”的数智化春潮中展开了一幅“交通筑基·匠心铸魂”轨道交通专业文化的壮阔画卷。文化脉搏随着铁轨节拍跳动,创新基因乘着樱瓣翩跹飞扬,师生们用科技解码春色,以匠心丈量未来,让交通强国的壮阔蓝图在樱瓣纷扬的轨道沙盘上变为生动课堂,每一片飘落的樱花都是跳动的教学符号,每一道延伸的钢轨都是具象的知识脉络,学子们踏着春光铸就的“铁轨讲台”,在飞驰的想象与严谨的实践中触摸时代脉搏。
与往届不同的是,今年花潮节结合学校学科专业植入了轨道交通相关的专业文化元素,让同学们将课堂上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当中,同时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这场以樱花为媒、轨道为引,以“交通筑基,数智创新解难题;工匠心铸,产业升级担使命”为主题的活动,聚焦交通运输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象征开向春天的列车在粉樱如云的校园里搭建起一个融汇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科技的立体文化场域。粉白花雨浸润的校园里,蒸汽机车模型与BIM数字沙盘在花丛中相映成趣,榫卯斗拱构件与智能调度系统展板隔空对话,将轨道交通专业元素化作樱花长廊的文化密码。学生们手持“复兴号”造型的电子车票,在落英缤纷中开启了一场融合专业认知与文化传承的沉浸式的教学空间旅程。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交通运输行业的时代背景下,缀满粉樱的移动文化长廊正演绎着生动的育人场景。
“要让每片樱花都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每段铁轨都化作匠心传承的载体。”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彦在开幕式上强调。轨道交通作为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的立校之本,一直是学校持续深耕的第一阵地。建设交通强国是新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学校党委宣传部、轨道交通学院党委等多部门联合,紧扣交通运输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以“花潮节”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为载体,精心筹备第三届花潮节暨轨道交通学院文化节,着力构建文化育人新范式。王彦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交大希望学子既要在专业学习中磨砺“大国工匠”的硬核实力,更要以数字化思维重构行业认知,在智能交通创新的赛道上跑出属于交大希望人的交通强国加速度。他强调,这场文化节不仅是校园文化美学的展示窗口,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课堂。
开幕式上交通运输系教师黎兰从轨道文化的“隐形设计”、轨道空间的美学革命以及数智交通的科技之美这三个维度,深入阐述轨道交通的多重意义,搭建起美学与专业实践的对话桥梁。轨道交通学院学生代表朱宏尧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呼吁大家将个人奋斗坐标与国家大局紧密联合起来,以青春之我续写中国轨道交通“领跑”传奇。随后,参加开幕式的校领导们为“创意轨道交通大赛”获奖者颁奖。
樱花大道文化长廊上,缤纷花潮与特色轨道文化将交相辉映,绘就一幅樱花与专业文化相融合的春日盛景。长廊两侧的文化展区中,轨道交通学院学子置身花海中,用多元作品诠释着专业魅力:一辆由基础元件组装的“裸装模型车”尤为吸睛,错综的电线与底盘轮胎虽显质朴,却在遥控下稳健前行,其“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巧思引发观者探究;与之相映的,是陈列其间的精致轨道模型——从蒸汽机车到智能高铁,数十件作品以毫米级精度还原细节,尽显学子扎实的专业素养;展区另一侧,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图、未来车站概念设计等创新图纸铺展成卷,既有严谨的数据推演,又饱含天马行空的创想,折射出新一代“轨道人”对专业领域的深度思考与前瞻视野。这些凝聚智慧与匠心的作品,既是学子们专业成长的生动注脚,更是轨道文化在校园沃土中绽放的璀璨花朵。
“砰!”发令枪的脆响惊起一树樱花,粉白花瓣如飘雪般掠过樱花大道。——这不是普通的赛跑,而是一场载着青春与梦想的冲刺。当学生们如离弦之箭冲向定向跑环节中设置的各处打卡点,他们踏过的不仅是铺满落英的校园小径,更是用脚步丈量交通强国蓝图的生动课堂。
趣味定向跑将花潮节推向高潮,六个打卡点位暗藏巧思,融挑战与趣味于一体。“电亮思维,绘制未来”电路探秘区,选手们手持短线穿梭于仿真电路板间,每成功连通一组电路,闪烁的LED灯便如星火燎原,引得他们雀跃欢呼:“通了!通了!”高铁结构拼图区里,三组队员默契配合,指尖翻飞间,随着一声“快快快,这是个车头。”数十块精密拼图迅速归位。作为唯一团队协作项目,这场游戏不仅让火车构造知识悄然浸润心田,更让“1+1>2”的协作智慧在欢笑中生根发芽。此外,人工智能趣味问答、定向趣味竞猜、成都地铁站名飞花令、交通知识智慧擂台等关卡各显神通,将专业知识巧妙融入游戏机制。参赛者在樱花纷飞的校园中奔跑,既饱览春日盛景,又在沉浸式体验中解锁轨道交通知识图谱,以青春姿态奔向未来。现场笑语与掌声交织,学子们纷纷感慨:这场“奔跑的课堂”让专业知识鲜活可触,既强健体魄又启迪智慧,更点燃了对专业学习的热忱与职业憧憬。
学校第三届花潮节暨轨道交通学院文化节巧妙地将轨道交通学科的专业特色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相结合,不仅是学校在交通强国战略与文化传承创新征程中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数智转型背景下创新文化与人模式的全新探索,通过“专业+文化”的跨界融合,为师生们搭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平台,赋予校园文化新的内涵与活力。“我们要让文化自信扎根在钢轨的毫米精度里,让工匠精神绽放在数智转型的春风中。”师生们表示。这场年轮般持续生长的文化节,正如穿越巴山蜀水的钢铁长龙,在新时代的春光里,载着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双轨,驶向交通强国的壮阔未来。(文/邓静漪 张坤翊 陈文文 图/李炜 徐婷润 雷雪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