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好、发展好中印尼关系既关乎两国人民福祉 更承载时代使命 ——专访中国驻印尼大使王鲁彤

维护好、发展好中印尼关系既关乎两国人民福祉 更承载时代使命 ——专访中国驻印尼大使王鲁彤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13 09: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北京4月13日电(记者 赵佳) 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王鲁彤在中印尼建交75周年之际接受《中国日报》书面专访,表示中印尼关系历经75年发展,保持蓬勃势头。中印尼始终平等相待,不断深化互利合作,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成为“全球南方”发展合作的样板。中国和印尼同为重要的发展中大国和“全球南方”国家代表,在当前地缘政治局势复杂、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印尼关系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双边范畴。大使自去年10月履新以来,走访印尼多个省份,深入感受到印尼社会各界对中国的浓厚兴趣和友好情谊。他表示,中印尼关系建立在深厚的友好基础之上,合作空间广阔,期待与印尼各界朋友共同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此外,大使也对双边关系未来发展、中印尼在东盟、金砖等多边框架下的合作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为双边和地区带来的新机遇等热点话题作了解答。

一、今年是中印尼建交75周年。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印尼关系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您如何评价当前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未来,双方如何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王鲁彤:中印尼关系历经75年发展,保持蓬勃势头。面对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印尼作为拥有近20亿人口规模的两个发展中大国,维护好、发展好两国关系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更承载着时代的使命,这个时代的使命就是维护地区繁荣稳定、塑造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双边层面,中印尼作为好邻居、好伙伴,始终平等相待,不断深化互利合作,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成为“全球南方”发展合作的样板。中印尼双边贸易额连续多年突破1000亿美元,印尼保持对华贸易顺差。不久前巴塘工业园区升级为经济特区,为“两国双园”建设注入了更大动力。雅万高铁开通以来已经累计运送旅客超800万人次,极大便利了印尼人民的出行,也带动了沿线的经济发展。像比亚迪、五菱、奇瑞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印尼也大受欢迎,助力印尼绿色转型。

从地区层面,中印尼携手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共同维护东盟在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中方支持印尼继续在东盟地区发挥重要作用,共同落实好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不断丰富有意义、实质性、互利的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助力中方关于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愿景。

在全球层面,面对更加变乱交织的世界和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中印尼作为具有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有责任携手“全球南方”国家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在世界乱局变局中伸张正义、维护公道,团结一致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捍卫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做地区合作的引领者、南南合作的举旗者、全球治理的改革推进者。

二、中印尼坚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雅万高铁的成功运营被视为“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目前,两国既有合作项目有什么新进展?未来在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是否有新的合作亮点?

王鲁彤:雅万高铁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两国高质量合作的成功典范。在雅万高铁之后,中印尼正积极探讨新的合作项目。双方将充分发挥雅万高铁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产业投资、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包括中印尼“区域综合经济走廊”、“两国双园”、产业园区升级、可再生能源开发,以及港口、交通等互联互通项目,都是双方关注的重点。中印尼合作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未来我们将继续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结合印尼的发展规划和需求,推动更多高质量、可持续、惠及民生的合作项目落地,打造更多造福两国人民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三、作为东盟最大经济体,印尼在促进东盟—中国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今年也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第三年。您如何看待印尼在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王鲁彤:中印尼合作不仅让两国人民受益,也为东盟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

第一,贸易合作推动区域经济融合。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印尼和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以2024年为例,中印尼双边贸易额达1478亿美元,较10年前增长两倍多。特别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零关税商品覆盖面更广,加速了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合。不仅提升了印尼出口竞争力,也为东盟其他国家提供了借助与中国合作来优化出口结构进而提升全球市场份额的模板。

第二,基础设施合作助力区域互联互通。中印尼共同打造的雅万高铁是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时速350公里,使雅加达到万隆的通行时间从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雅万高铁的成功展示了中国高质量基建合作的优势,也增强了东盟其他国家对与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信心。

第三,绿色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典范。印尼是全球重要的矿产资源国,中国是新能源和绿色产业的全球引领者。近年来,中印尼在镍矿冶炼、动力电池、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突破,助力印尼成为全球重要的不锈钢和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提升了印尼的产业升级水平,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也为东盟其他资源型国家提供了借鉴。

四、印尼今年1月正式成为金砖成员。两国如何在这一框架下深化南南合作,维护全球南方国家的利益?

王鲁彤:金砖机制是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今年1月,印尼正式加入金砖机制,进一步提升了金砖合作的代表性,扩大了“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力量。我们很高兴看到印尼快速融入金砖大家庭,已经全面参与金砖框架下各项活动。不久前,普拉博沃总统还宣布印尼将加入新开发银行。

金砖机制成立近20年,已经在广泛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务实合作,为成员国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印尼可深入参与金砖框架内贸易投资、货币金融、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资源矿产、绿色发展、医疗卫生、治国理政等各领域合作,也可通过新开发银行为国内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相信这将助力印尼产业升级、能源转型和民生改善,为印尼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支持印尼政府实现以工业下游化、基础设施建设、消除贫困、环境保护等为主要目标的“八大愿景”。

中印尼是好邻居、好伙伴。印尼政府高度重视加入金砖合作机制,中国也一贯支持并热烈欢迎印尼加入金砖,这充分体现两国志同道合、携手并进。今年是中印尼建交75周年,双方将以印尼加入金砖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共同为地区和平与繁荣注入更多正能量和动力。

五、今年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您怎样看待万隆精神的时代意义?中国外交是怎样在理念和实践上弘扬和发展万隆精神的?

王鲁彤: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南方”的崛起,推动国际格局向更加均衡、公正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回顾1955年万隆会议的精神和历史意义,能够为我们提供诸多启示。

万隆会议是“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的里程碑,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并为当今南南合作提供历史借鉴。如今,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携手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挑战。同时,万隆会议强调的独立自主、不干涉内政原则,与当今国际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高度契合。面对单边主义和全球治理挑战,中国始终主张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六、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复杂,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和印尼都支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您如何看待中国和印尼在多边领域的合作?

王鲁彤:中国和印尼同为重要的发展中大国和“全球南方”国家代表,在当前地缘政治局势复杂、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印尼关系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双边范畴。双方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捍卫自由贸易与多边体系,共同支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中国—东盟合作,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支持以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端,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配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谋福祉。双方在多边领域合作还有很大潜力,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既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共同挑战。各国前途命运日益紧密相连,需要凝聚共识、和衷共济、携手同行,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广泛全球性合作,形成共建和平繁荣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中印尼两国将打造发展中大国互利共赢的典范、共同发展的样板、南南合作的先锋,为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地区和全球和平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七、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您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将为印尼乃至地区带来哪些新机遇?

王鲁彤: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自身发展的新机遇,也将为印尼乃至整个地区带来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发展红利。

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为印尼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遇。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消费市场之一。随着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别是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印尼的优质产品,包括棕榈油、海产品、咖啡、橡胶等,将更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助力印尼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科技创新驱动,将为中印尼合作注入新动能。中国正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走在前列。这些领域正是印尼加速发展的重点方向。双方可以加强数字经济合作,共同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深化可再生能源合作,助力印尼新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八、印尼当地的人们怎样看待中国,能否分享一下您工作以来的感受?

王鲁彤:自去年10月履新以来,我有幸走访了印尼多个省份,与政府官员、企业界人士、学者和普通民众广泛交流,深入感受到印尼社会各界对中国的浓厚兴趣和友好情谊。

我看到,印尼各界对中国发展成就高度关注,对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充满兴趣。许多印尼朋友向我表示,中国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赞叹,希望借鉴中国经验,深化合作,共享发展机遇。特别是雅万高铁的成功开通,让许多印尼民众切实感受到中国先进技术和务实合作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印尼社会各界普遍认可中国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无论是在双边经贸合作、投资合作,还是全球治理和多边合作中,中印尼始终相互支持、携手前行。许多印尼企业家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希望进一步扩大对华出口,深化双向投资合作。与此同时,印尼学界、智库对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全球倡议也表现出极大兴趣,愿意加强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印尼民间对中国文化充满亲近感。印尼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家,中华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我在访问期间,看到许多印尼民众对中国语言、美食、功夫等兴趣浓厚,春节、元宵等中国传统节日已成为印尼社会的重要庆祝活动。许多印尼年轻人积极学习中文,希望未来有机会到中国留学、工作,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的联系。

中印尼关系建立在深厚的友好基础之上,合作空间广阔。未来,期待与印尼各界朋友携手,共同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使中印尼友谊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加蓬勃的活力。

【责任编辑:王文倩】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