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天柱:“五堂联动 共建育人”模式守“未”成长

贵州天柱:“五堂联动 共建育人”模式守“未”成长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10 17: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同学们,如果遇到陌生人给你零食,该怎么办?……要大声拒绝,然后告诉老师或家长!”

天柱县渡马镇陈氏家祠,“家风学堂”开讲。金可文摄

4月7日,在天柱县渡马镇龙盘村陈氏家祠内,一场以护苗为主题的“家风学堂”正在开讲。50余名渡马镇龙盘小学学生围坐在祠堂内,眼神专注地盯着讲台上的“爱心妈妈”的宣讲。

“孩子们看,这座祠堂的里面张贴着‘家风家教’,而今天我们要加上‘遵纪守法’。”渡马镇龙盘村妇联主席、“爱心妈妈”杨菊仙将《未成年人保护法》条款与真实案例巧妙串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防欺凌、防诈骗等知识。

“家风学堂”是近年来天柱县创新宣讲形式的具体举措之一。天柱县依托独特的家祠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组建先进亲民宣讲队,深入宣讲解读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等内容,将“家文化”与党的创新理论政策结合起来,通过“家风学堂”宣讲,实现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生态”。

“我们不是简单说教,而是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祠堂里的家风故事解读党的政策,让理论宣讲既有‘党味’又有‘土味’。”渡马镇宣传委员刘微说。

渡马镇的这场以“法治护苗”为主题的“家风学堂”,只是天柱县创新基层理论宣讲“五堂”的生动缩影之一。

“各位家长,未成年人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合约食堂”,“理论宣传二人讲”开讲。金可文摄

4月8日,在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合约食堂”内,坌处镇“爱心妈妈”唐需晴和坌处镇宣传委员李培洋通过“理论宣传二人讲”的方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话、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未成年人保护内容,引领大家共同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教、弘扬好家风。

“平时上街也有人发宣传手册给我,年纪大了看不清宣传册,今天在‘合约食堂’里听他们讲法律,心里透亮多了!”三门塘村村民彭泽根说。

天柱县通过组建政策惠民宣讲队,以“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形式,通过创建“合约食堂+法治”模式,聚焦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把讲理论与讲实践相结合,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宣讲。

这种将法治教育融入生活场景的做法,正在催生治理实效。“合约食堂不是简单的吃饭地,而是苗乡侗寨的‘公共客厅’。”李培洋表示。“当‘吃饭AA制’的老传统遇上‘法治护苗’的新需求,当‘长桌摆古’的旧习惯变成‘政策对话’的新形式,基层治理就有了最鲜活的载体。”

“家风学堂”与“合约食堂”理论宣讲的交响,是天柱“五堂联动”的日常。连日来,在渡马镇杨柳村开展的“文艺讲堂”,非遗“侗戏”用歌舞编织护苗网;在联山街道惠民社区“爱心讲堂”,“金凤姐姐”为留守儿童点亮心灯;在“云上讲堂”,天柱县精心录制未成年人保护理论政策解读方面的视频,让守护穿越山海。

天柱县渡马镇杨柳村,“文艺讲堂”开讲。金可文摄

近年来,天柱县进一步深化“柱力讲堂”理论宣讲品牌,通过充实宣讲队伍、丰富宣讲阵地、创新宣讲形式、精选宣讲内容等,积极构建“1+3+5”宣讲体系,以五大宣讲队为载体,通过以“合约食堂”“文艺讲堂”“家风学堂”“爱心讲堂”“云上讲堂”等“五堂联动”的方式,开展“法治护航·成长无忧”主题宣讲,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宣讲工作走深走实。今年以来,在全县各村(社区)设置134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岗,广泛吸纳辖区内教师、医生、律师、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五老人员”“金凤姐姐”“爱心妈妈”等134支队伍2177人开展“五堂联动”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宣讲活动87场次,开展志愿服务926人次。开设“护苗成长”专栏,发布涉及未成年保护内容的“云上讲堂”视频20期。

(杨鸿斌|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