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减未来”科普组:科学走进街巷 健康融入日常——社区抗癌科普行动架起科技为民连心桥

“熵减未来”科普组:科学走进街巷 健康融入日常——社区抗癌科普行动架起科技为民连心桥

来源:鲁网 2025-04-10 15: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抗癌知识如何走出实验室,成为百姓生活的“健康护盾”?近日,东北林业大学“熵减未来”科普组深入哈尔滨市多个社区街道,以“科技为民·健康同行”为主题,通过“社区宣讲+云端课堂”的务实模式,将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指南,让科学防癌理念在街巷楼宇间生根发芽。

部分团队成员合影

街巷课堂:科学防癌面对面

在社区里,科普组以“菜篮子里藏着防癌密码”为主线,用新鲜果蔬模型讲解“彩虹饮食法则”,居民们对照《每日膳食色卡》调整采购清单;通过“油烟机使用误区”情景剧,揭示厨房油烟与肺癌的关联,现场响起阵阵恍然大悟的惊叹。

团队成员进行科普宣讲

云端传播:知识流淌指尖

同步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家庭防癌十二问》图解长卷,用“阳台种植指南”“冰箱存储禁忌”等生活场景解析防癌要点;抖音平台开设“健康小剧场”,通过“隔夜菜实验”“腌制品风险测试”等系列短片,直观展现科学原理;小红书发起“每日健康打卡”行动,鼓励网友分享少油食谱、晨练视频,形成线上互助社群。

双向解惑:科学照进现实

社区宣讲现场特设“健康咨询角”,收集居民关心的问题:“微波炉加热会致癌吗?”“哪些体检项目能早筛癌症?”团队将高频问题汇编成《街坊健康百答》手册,通过社区网格员逐户发放。线上开通“专家答疑问”专栏,由医学研究生用语音形式解答网友留言,把“基因检测”“靶向治疗”等专业术语转化为“身体侦察兵”“精准灭火器”等生活化比喻。

团队成员在社区为居民进行科普宣传

居民行动:理念落地生花

“这些知识就像随身携带的健康手册。”参与活动的刘大爷展示手机里收藏的科普视频,全家已开始实践“彩虹餐桌计划”。社区超市经营者反馈,科普活动后,深色蔬菜、全谷物销量明显增加,健康食谱类书籍成为借阅热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迎来癌症筛查咨询小高峰,居民主动健康管理意识显著增强。

团队科普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抖音等平台

“这是科技惠民最朴实的打开方式。”指导老师孙铁东评价,项目通过“街道讲科学、云端传知识”的务实路径,既破解了医学知识“听不懂、用不上”的困境,又搭建起“学得会、做得到”的健康促进模式,为社区科普提供了可持续的实践样本。

据悉,科普组将持续深耕“街道科普阵地”,计划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健康生活指导站”,让科技创新的温度持续温暖百姓生活。

(指导老师:孙铁东 团队成员:冯衍峥 宋昕埔 陶滢 孟月 王硕 张家玮 丛欣妍 王瑞琪 卓子涵 周子文 刘华瑾 李佳芮 吉涵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