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西南的青山绿水间,武冈市司马冲镇田心村曾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守着几亩薄田,村道坑洼不平,村口的百年老樟树也显得无精打采。近年来,武冈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乡村振兴工作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以民生为根本,唤醒了这个沉寂的村庄,实现了从“空心”到“甜心”的美丽蜕变。
“政策春风”吹暖山坳坳
(图为田心村院落会现场)
“周大伯,您看这中央一号文件说的,‘让农民挑上金扁担’,说的不就是咱田心的黄桃吗?”驻村第一书记熊红军正一字一句地讲解着政策。为了让老乡们听得懂、记得住,工作队把党课搬到了田间地头,用方言土话宣讲政策,把“大道理”变成了“土白话”。
这样的场景在田心村并不少见。对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武冈烟草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及时现场办公,创新“三讲”模式:讲政策、讲技术、讲典型,先后组织了20多场屋场会、晒谷坪宣讲,让党的政策在山沟沟里扎了根。62岁的脱贫户曾大爷摩挲着新发的惠农手册,眼里泛着光:“以前总觉得政策像天上的云,看得见摸不着。现在熊书记一讲,才晓得国家是真把咱农民放在心上!”
为了让政策落地生根,工作队还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机制,单位每位党员对口联系几户村民,定期走访,解决实际问题。青年党员熊宏辉感慨道:“当老乡攥着我的手说‘党的政策甜到心坎里’时,我忽然懂了,为民服务不是喊口号,是把党的温度实实在在地递到百姓手里。”
“黄桃出山”敲开致富门
田心村的黄桃品质上乘,却因交通闭塞、销路不畅,常年滞销。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24年夏天,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在果园里开播了。“家人们看这金灿灿的黄桃,咬一口甜过初恋!”90后党员唐祎穿梭在挂满果实的桃林间,镜头前,果农李大姐紧张得直搓围裙,却在看到弹幕刷屏“买它”时笑弯了腰。这场3小时的直播,不仅让300多斤滞销黄桃变成了手机里跳动的订单,让田心黄桃走出了大山。“做梦都想不到,山旮旯的果子能卖到沿海大城市!”李大姐数着手机到账的提示音,声音哽咽。
如今,田心村的黄桃、杨梅、秋月梨已成了村民的“金果子”,栽种的100余亩桃树、杨梅树和梨树,年销售额高达20万元。
“连心卡”叩响千万家
(图为帮扶工作队员开展“幸福敲门”活动)
“赵奶奶,降压药可得按时吃,干农活时可得注意别摔跤......”。这是结对帮扶工作队员开展“幸福敲门”活动的生动写照,他们兜里揣着记满民情的帮扶手册,手里提着装有米油的“暖心包”,把“定期帮扶”变成了“天天惦记”。
近三年来,武冈烟草先后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春风行动入乡村”“送惠农政策入家门”“联学联建聚合力 携手共进谋新篇”“法治宣传入乡村”等系列活动,为103户建档立卡脱贫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村民曾令佑指着墙上的“帮扶连心卡”说:“这上面的电话我打过三次,次次管用!”这张小小的卡片,成了村民与工作队之间的“连心桥”。
驻村工作队还争取捐赠资金修缮了村道,新建了灌溉水渠,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成立了村合作社,打造了美丽幸福院落等等,为推动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尽力献策。现在,村民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村口的老樟树也抽出了翠绿的新芽,仿佛在诉说着村庄的新生。
武冈烟草工作队的队员们依然忙碌在田间地头,他们用真心和实干证明:乡村振兴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一个个惠民举措的累积,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这个曾经的“空心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谱写着一曲动人的“甜心”乐章。(通讯员:王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