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华市金东区的一所未来教育样板校中正在进行一场教育变革,校长毛金海在学术报告中抛出两问——“我们的办学哲学是什么?未来的人才应具备何种素养?”,这恰与金东区“三年打造教育新高地”战略形成共振。作为教育部首批未来教育先导区实践校,该校以“成长设计”理念重构育人逻辑,为破解“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这一全国性命题提供了鲜活样本。
会上,毛金海校长以“成长设计”理念突破传统教育框架,用两个教学案例生动诠释了新时代育人范式的转型。在小学高段青春期教育这个传统难题上,金义小学教师团队展现了教育设计的专业深度。区别于照本宣科的知识灌输,他们首先通过匿名问卷捕捉到68%学生的真实困扰集中在情绪管理层面。基于此研发的"心理剧场+科学实验"双轨课程,让生理认知与心理建设产生化学反应。当学生通过自编情景剧重现"暴怒现场",用智能手环记录运动前后的心率曲线时,抽象的情绪管理转化成了可视化的生命教育。最终形成的《我的冷静行动清单》,85%学生持续践行超三个月,这种将认知转化为行动的设计思维,正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
在案例二中,金义小学创造了职业启蒙教育的立体模型。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校园内废旧物品的合理处理和再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加强校园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体验不同的职业角色,金义小学于年初在校内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管理模式的“绿动未来”废旧物品回收学生服务公司,专注于废旧物品的回收、分类、转卖及再利用,旨在通过实践行动,让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金义小学通过此案例成功架起了学生职业启蒙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行动桥梁。
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知识的搬运,而在于成长轨迹的精心设计。毛金海校长在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情绪自愈力、职业规划力的未来公民。”这种教育理念与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高度契合。
在这场静悄悄的教育革命中,教育迫切需要从“完成任务”转向“设计成长”,这种以真实问题为起点、以行为改变为终点的教育设计,正在重新定义“教书育人”的深刻内涵。金义小学用数据化工具丈量成长刻度,用真实情境激活生命体验,为破解素质教育落地难题提供了创新样本。当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成长可见度”,中国的基础教育才能正在孕育出一场从“育分”到“育人”的范式变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