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消费温馨提示 低价旅行团背后的消费陷阱与防范指南

马上消费温馨提示 低价旅行团背后的消费陷阱与防范指南

来源:鲁网 2025-04-07 12: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群体旅游消费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低价旅行团"成为许多银发族走出家门、感受世界的首选。然而,看似实惠的团费背后却暗藏重重消费陷阱,从强制购物到虚假宣传,从行程缩水到健康风险,这些隐形成本正在侵蚀老年消费者的权益。今天,马上消费金融特别为广大老年群体剖析低价团套路,并提供实用防范建议。

398元"购物团"变相强制消费

今年3月,贺先生与家人报名参加了一款标价398元/人的桂林+北海五日游。报名时工作人员虽然说明了这是一个“购物团”,但并没有说明最低消费标准。

然而在行程第二天,导游突然告知全团游客:“每天必须消费400元,否则不发放房卡。”贺先生回忆道,"有三四个家庭没有达到消费标准,住处都没保障。还有行程被压缩得像赶场子,每天上午三个购物店、下午两个店,走景点也非常匆忙,连饭都吃不踏实。"

此事一经曝光,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介入调查,认定涉事旅行社及导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三十五条,存在"不合理低价游"及变相强迫购物行为,目前已立案查处。

79元"零团费"背后的推销套路

65岁的金先生通过微信群报名参加"卡溜连江一日游",宣传单上标注79元/人,还赠送九十几元的锅具和10元现金返还。"算下来等同免费,"金先生坦言,"这种低价团对退休老人很有吸引力。"

然而行程中,一共包含三个景点,都是免费开放的,导游也不提供讲解,并且匆匆就结束了。随后导游安排了长达3小时的骆驼奶产品推介会,参加完推介会,才能吃到行程中所赠送的一顿中餐。"推销员从1680元/盒喊价到398元,声称能治高血压、糖尿病。"金先生回忆,"现场多位老人被劝说刷卡购买,但宣传单和报名时从未提及这个环节。"

根据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体察报告,此类低价团通常通过"零团费+高额返现+赠品"吸引老年人,再利用健康焦虑进行高价商品推销。

为此,马上消费金融特别给大家梳理了一下防骗技巧,帮助老年消费者构建安全防护网。

第一,理性识别低价诱惑。当团费低于市场成本时,消费者应提高警惕。旅游产品与普通商品不同,价格过低必然通过其他途径弥补成本。建议老年人通过旅游协会或社区咨询推荐名单,选择信誉良好的旅行社。

第二,签订规范合同是关键。合同是维权的核心证据。老年人应要求旅行社将行程安排、购物次数、停留时间等细节写入合同,拒绝模糊表述和口头承诺。同时保留宣传单页、转账记录等凭证,为可能的纠纷留存证据。

第三,增强辨别能力需双管齐下。出行前可通过社区讲座、消协宣传等渠道学习旅游防骗知识。行程中遇到可疑情况,可要求导游出示导游证,并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查询资质真伪。

第四,健康消费需保持清醒。面对保健品推销,老年人应牢记"货比三家"原则,避免因现场促销冲动消费。涉及大额支出时,务必联系家人共同商议,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或专业机构意见。

最后,掌握维权途径是最后保障。遇到权益受损,应第一时间拨打12301全国旅游监管服务热线投诉。若返程后问题未解决,可向旅游主管部门、市场监管局、消费者协会提起申诉,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旅游是享受生活的方式,不该成为权益受损的开始。当"性价比"变成"消费陷阱"时,及时止损才是最好的选择。愿每位银发族都能在理性消费中畅享诗和远方,在合法权益保障下拥抱美好晚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