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潘士远 任晓猛 陈秀茂
2025年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彰显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事业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一段时间以来,受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影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遭遇困境,广大浙商也在国际竞争新形势下面临新问题与新挑战。座谈会的适时召开,切中当下民营经济发展的堵点、痛点与要点,擘画发展民营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坚定方向与稳健步伐,既是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大做强的“定心丸”,也是我国宏观经济量增质强、持续向好的“强心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浙江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担当的重要抓手,也是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关键一环。
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会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断成长、持续壮大,时至今日,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在我国的宪法与党的重要决议中,对民营经济的定位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营企业的态度从“引导、监督和管理”到“鼓励、支持和引导”,再到如今的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已经形成了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系统性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又一次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党中央一贯支持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立场,也为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一是在狠抓落实上突出一个“强”字。近年来,面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困境,党和国家不断优化完善顶层设计。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31条具体举措。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举措的出台,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这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民营经济有关政策举措落地落实的重视前所未有,对抓落实的力度之强也是前所未有。这有利于政策直达民企末梢,真正提升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的政策获得感与发展安全感。
二是在用好政策上把握一个“统”字。在新的历史阶段,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样面临新的现实问题与外部挑战。特别地,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民营企业困境的成因也日趋复杂和多样。当下,我国民营企业贡献了超过九成的市场主体,遍布在社会经济的各行各业,又通过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交织成网,政策传导的网络效应凸显。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一方面直面当下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强调在公平竞争、融资回款、执法监督等方面下功夫,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强调要“提高政策精准度,注重综合施策”“统筹抓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这既是对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新问题新成因的精准破题,更是对注重统筹用好政策举措,综合解决民营经济发展切身问题的新要求与新思路,是全局思维、系统观念在民营经济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应用。
三是在发展企业上强调一个“新”字。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民营企业发展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是在理想境界上持续焕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的民营企业家敢闯敢干,始终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在做优做强企业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在解决百姓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区域共富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弘扬,离不开优秀企业家紧跟时代浪潮理想境界的不断提升,这是民营企业保持内生动力的精神内核。其二,是在发展方式上不断创新。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自身发展的效率变革、质量变革与动力变革,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都离不开创新。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模式创新,抑或是体制机制创新,都是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宝,不仅不能丢,而且还要继续发扬光大。其三,是在企业治理上勇于革新。企业治理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经营主体微观维度的应有之义。广大民营企业要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持续推动企业治理的规范化。以自身革新,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浙江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与重要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鼓励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金名片”,民营企业是浙江发展的生力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浙江有坚实基础,更有重要机遇。
一方面,浙江民营经济量大质强,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浙江是全国第五个市场主体总量破千万的省份。2024年,全省年末在册经营主体1095万户,其中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有351万户和710万户,占全省在册经营主体的96.89%。庞大的民营企业群体,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量保障。特别地,浙江上榜企业数量在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服务业100强、研发投入500家、发明专利500家等五张榜单上均居全国第一,首次实现大满贯。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质量与结构呈现双提升良好势头。2024年,浙江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首次突破十万家,我国每5家民营出口企业中就有1家是浙江企业。与此同时,浙江跨境电商订单暴涨300%,海外仓覆盖196个国家和地区。在推动中国企业从“出口”走向“出海”的进程中,浙江民营企业的开放发展之基越筑越牢。
另一方面,浙江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走在前列,良好环境催生重大机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迅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快速迭代,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2024年,全省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2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0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万家。2017年以来,仅杭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就增长了5.7倍。可以说,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新一代的浙江民营企业已经走在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第一线,这为持续擦亮浙江民营经济“金名片”增添了新动能,赢得了新优势。浙江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浙江对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最多跑一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等市场环境优化中制度性变革的实现,推动浙江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高地。这既是浙江对“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坚定践行,也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优势和重要机遇。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浙江作为经济大省与民营经济强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对此,一是要以市场化改革夯实民营经济发展要素保障,着力破解民营企业在用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瓶颈难点,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二是要以法治化改革强化民营企业产权保障,在鼓励带头清偿、做好财政支持、严防新增欠款上加力,着力打造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账款清欠高地;三是要以数智化变革提升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赋能保障,坚持需求导向,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四是要以国际化视野优化民营经济开放发展平台保障,对标国际先进经验与标准,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引导民营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打好政策组合拳,努力推动浙江民营经济“金名片”越擦越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