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嘉禾县塘村镇朝晖街道的街角处,绿底白字的“湘村636——朝晖便利店”招牌格外醒目。店主黄玲艳一家从风尘仆仆的运输行业,到成为镇上首家加盟“湘村636”的“明星店铺”店主,他们的故事,既是个人奋斗的缩影,也为乡村振兴浪潮下一抹生动的注脚。
“孩子不能走我们的老路”:卡车司机的转型决心
2016年的一个深夜,黄玲艳和丈夫坐在卡车里思考着一个两难的抉择:儿子成绩下滑厉害,父母根本管不住;放弃运输这条路,家庭开支又无以为继。
“我们俩初中都没读完,吃了没文化的亏,绝不能让孩子再走老路。”黄玲艳回忆道。夫妻俩咬牙卖掉了卡车,开了一间杂货店。彼时,塘村镇的商贸氛围已逐渐浓厚,镇上同类店铺林立,竞争激烈,“一天赚的钱仅仅够糊口而已,还好房子是自己的,不然真不知道怎么过下去”。
2023年正值终端提质的关键之时,客户经理郭跃多次上门推荐加盟“湘村636”。“听说要改招牌、装修店面,我一开始直摇头。”黄玲艳坦言,但客户经理郭跃的一句话打动了她:“品牌能带来信任,信任就是长久生意。”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朝晖便利店成为塘村镇首个“吃螃蟹”的店铺。
(转型后店铺内景)
改造后的店铺焕然一新:明亮的灯光、整齐的货架、醒目的分区标识,便民服务区还增设了快递代收、雨伞借用等设施。最让黄玲艳意外的是,以往被质疑可能“卖假货”的茅台酒、洋河酒,如今成了爆款。“以前顾客宁可跑县城,也不信我们这种小店。现在品牌背书,外地游客看到招牌都更加相信、都来买!”她翻出账本对比:改造前,月均酒类销售额不足2000元;加盟后,仅某酒类单品月销就突破1万元。
当“精铸小镇”遇上“文旅经济”:一把刀王冠军的银壶
塘村镇素有“精铸小镇”之称,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今年元旦,一场首届“嘉禾菜刀”锻造技艺争霸赛俗称“刀王大赛”让小镇沸腾。比赛结束后,朝晖便利店的文创专区内,一把寒光凛冽的锻打刀具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正是黄玲艳的舅舅、本届“刀王”得主的作品。
“舅舅打了半辈子铁,没想到有一天他的刀能成‘网红’。”黄玲艳将刀具陈列在店内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搭配着塘村锻打刀、“邝一壶”手工银壶和其他手工铁艺饰品。游客们驻足拍照后还顺带买走几包槟榔或一瓶饮料。直到过年期间,店铺日均营业额翻了3倍。
(塘村特色刀具和便民服务柜)
更让她自豪的是,这些“土味文创”让外地客商看到了塘村的潜力。“有人整套整套地订塘村刀、银壶和其他小铁艺礼品,说是要‘把塘村匠心带出去’。”黄玲艳计划与本地工匠合作,开发更多文创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当“芙蓉镇”照进现实:一碗米豆腐的温度
塘村与电影《芙蓉镇》的渊源,是刻在骨子里的。为了拍这个电影,刘晓庆等几位主角都曾在塘村体验生活,刘晓庆饰演的胡玉音拖着米豆腐挑子穿过的石板路,原型正是塘村的老街。有时候,黄林燕会在店铺的大屏电视机上重温一下《芙蓉镇》,经典老电影带来的韵味是无穷的,即便如今智能手机如此普及,每次播放还是能吸引许多人围观。
黄林燕主动将“芙蓉镇”元素巧妙地融入了店铺:货架上摆着《芙蓉镇》原著小说,便民区提供同款米豆腐试吃,还推出“芙蓉镇记忆”明信片,背面印着那句她始终记不全的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现在全镇都知道我们店名是从诗里来的了!”她得意道。
(店内的芙蓉镇元素)
在塘村人眼里,朝晖便利店早超越了“商店”的范畴。暴雨天,这里免费出借雨伞;阳光明媚的午后,便利店门口坐满了来晒太阳和下象棋的人;寒冬里,村民能借到棉签、手套,能喝到滚烫的姜茶。
对她而言,店铺不仅是生意场,更是社区情感的纽带。“客户经理总说‘标准化服务’,但我觉得,真心比标准更重要。”她说。
夕阳西下,青石板路上人影渐疏,店内的灯光却愈发温暖。黄林燕的大儿子刚写完一篇关于塘村的小红书推介文,最近他正打算用自己的专业为家乡振兴出些力;小儿子乖乖地坐在店里的桌子前写作业,楼上传来公婆喊吃晚饭的声音;远处,打铁声依旧叮当,仿佛为这个小店平凡而坚韧的创业故事伴奏。
从卡车司机到“湘村636”店主,从小杂货铺到文旅“宣传兵”,朝晖便利店的故事固然是一个家庭的创业历程,但同时也印证着:时代机遇与个人奋斗的碰撞,终将绽放出希望之光,这样的“微光”正一点点连缀成片,照亮更多人向着美好生活前行的路。(李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