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4月2日,由中共黔西南州委宣传部、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联合组织的“遇见一场2亿年的春天”贵州黔西南风物之旅研学版拉开序幕。
作为一次研学活动,此次风物之旅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网络科普KOL,深入解读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称“黔西南”)的自然、人文特色。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张远海、武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湖北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继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董汉文等专家学者,以及@博物杂志、@植物人史军等网络科普KOL,将与来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和地学系的师生,北京和武汉、贵州三地媒体,共赴黔西南,探访世界地质公园的春天。
在世界级喀斯特奇观地黔西南,赴一场两亿年前的春日之约!
黔西南日照充足、温暖多雨,有着持续长达百余天的春日,是贵州重要的出游目的地。黔西南拥有丰富的三叠纪地层地质遗迹,记录着2亿年前众多三叠纪生物繁衍生息的“生命之春”,也以众多奇绝壮丽的峰林峰丛、峡谷瀑布,体现了地貌学里的“地貌回春”现象。“春天”的定义,在黔西南被拓展。
活动出行团队将前往位于黔西南的兴义世界地质公园,探访万峰林、马岭河等多元地质景观,还将走出兴义,前往正在建设的“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领略这处铭记贵州新时代腾飞的新景观。
此次风物之旅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生态主题研学活动。出行团队将探访兴义贵州龙地质公园博物馆与贵州龙化石原位馆,参与化石清理工作流程体验。在专注自然科普教育的田字格万峰林民族实验学校,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董汉文将带来“读懂地质学”风物课堂分享。在绿缘花卉基地,科普KOL@植物人史军将与基地人员为出行团队讲解兰花物种,展现黔西南作为现代兰科植物的重要分布中心之一的生态底蕴。
从一场“三月三”出发,见证黔西南的春日山地浪漫
贵州是中国节日最为丰富多元的大省。黔西南是 “中国布依族之乡”,更有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等35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孕育出一系列多彩的山地风俗——从被誉为“声音活化石”的布依族八音坐唱,到彝族“东方踢踏舞”阿妹戚托,再到活力满满的苗族飞歌,无不为黔西南的春日添彩。
本次风物之旅恰逢望谟“三月三”举行,出行团队将身着盛装,参与节庆祈福,感受贵州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的节日激情。活动还将进行现场直播,展现黔西南热闹非凡的春日风俗。
在黔西南“加油”,见证一段百年人文崛起
地处南北盘江之间,黔滇桂三省区交界处的黔西南,自秦汉时期开始,即为珠江流域的文化明珠,尤其是近代百年以来,黔西南作为 “西南屏障,滇黔锁钥”飞速兴起,人才辈出,也留下了众多令人神往的故事。
本次风物之旅活动将聚焦黔西南近代的人文历史宝藏。出行团队将前往安龙县,探访张之洞父亲张锳当年在此兴盛文教的历史行迹,并观看黔剧《知府添灯油》,领略黔西南的“加油文化”,还将前往兴义的刘氏庄园,领略刘官礼、刘显世等刘氏子弟在兴义振兴文教,让黔西南人才辈出,成为与贵阳、遵义并肩而立的贵州近代人文重镇的风云往事。
坐拥2亿年岁月生成的壮丽山河,孕育了激荡多姿的人文史诗,黔西南正是一处让来客充盈自身的沃土。敬请期待,这一场在贵州春日正好之时,深入黔西南,探访天地奇观,感受繁丽人文,融合学术与实践的人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