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在京举办

中关村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在京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31 16: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3月31日电(记者 闫东洁)3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与国家能源局联合主办的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在京召开,来自英国皇家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8位院士及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助力能源低碳发展"主题,深入探讨AI技术推动能源系统与流程工业变革的关键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在会上指出,在国家政策推动下,2030年碳达峰目标有望如期实现,但碳中和任务更为艰巨,需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完成长期减碳目标。他指出,我国能源产业存在效率提升空间,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大幅优化生产流程。以工厂为例,从原料加工到管控全链条通过大数据分析,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效率每提升几个百分点,碳排放将显著下降,人工智能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抓手。"

作为AI与能源领域融合的成功案例,智能化工大模型2.0成为关注的焦点。该模型于2024年11月上线,具备700亿参数量,覆盖催化剂评价、工艺开发、中试放大、工厂运行等化工核心环节,目前已有50余家企业注册使用。据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叶茂透露,团队正部署以该大模型为基础的智能体,未来将聚焦化工流程自主设计与优化,助力企业缩短技术研发周期,推动行业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

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与国家能源局科技司承办,大连化物所、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协办。此次会议不仅搭建了"双碳"领域产学研协同平台,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案例,为能源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操作的科技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