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证中建一局服务西藏改革发展的奋斗足迹

建证中建一局服务西藏改革发展的奋斗足迹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31 14: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万农奴解放66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片曾镌刻着农奴血泪的雪域高原,如今正以长治久安为底色,铺展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长卷。中建一局秉承“忠诚担当、使命必达,品质为先,时代争锋”的先锋文化,以使命为笔、以品质为墨,矢志融入新西藏建设与发展大潮,用一项项精品工程、一次次创新实践,在这张长卷上书写着“一局建闻”。走进中建一局承建的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感悟促使西藏社会制度一步跨千年的伟大变革,探寻从“农奴枷锁”到“自由之光”的社群之变,见证中建一局服务西藏改革发展的奋斗足迹。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由中建一局在西藏博物馆老馆基础上改建而成,于2017年10月正式开工,2021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是中国唯一一个关于废奴运动的纪念馆。馆内陈列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资料、文物实物、图片和艺术作品,不仅记录着旧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极度的野蛮与落后,也诠释了民主改革之后西藏向文明进步的伟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社会的大发展、人民生活的大变化。而中建一局也是在这个新时代里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积极作为。

八年前,中建一局接到改造扩建任务时,这座建筑已历经20余载风雨洗礼,功能配置已不能满足新的展陈需求,必须对老馆进行加固改造,作为全新的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使用,同时进行扩建,作为西藏博物馆新馆。当时,老馆建筑图纸早已在时光中遗失,项目团队运用三维实景扫描技术,为老馆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体检”,通过扫描获取的精准数据,成功创建BIM模型,这一模型如同老馆的“数字孪生”,将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准还原,并进一步生成二维图纸,为后续拆改施工提供了清晰、准确的指导,也为这段历史提供了全新的记忆存储空间。

为充分融合纪念馆陈列需求,真实反映历史,改造后的纪念馆在建筑风格和色彩搭配上充满了民族特色,集宗教艺术、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修复前,项目团队对老馆藏式装饰颜色及造型进行了充分研究,利用BIM+三维扫描技术,提取藏式彩绘色彩11种,纹样125种。32名唐卡画师一笔一画,对老馆彩绘进行修复,重现了藏式建筑装饰之美,也和新馆(即西藏博物馆)在外观、色彩和纹样上实现传统和现代的相互呼应,共同诉说新西藏的美好与希望。

瓦砾土木不会说话,但建筑会。如今的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正踏着春的节奏,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者,这座由中建一局改建而成的文明丰碑,正以混凝土的语言诉说着雪域高原的史诗蜕变。“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建一局将牢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充分践行先锋文化,携手藏族朋友,在新时代春风里共同创造雪域高原新风景。(图片由任静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