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营职业学院召开会议,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部署,对育人机制、平台联动、思政比赛、集体备课、科研赋能、教师培训等思政工作进行探讨。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深化协同发展,努力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孵化一批品牌活动、打造一批示范金课、产出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纵深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
一、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用伟大成就教育激励学生
学校及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确定教学计划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先安排,开足开齐思政课程,充分保证课时,全面落实学分。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制定104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成立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研讨、探索和实践,通过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学院立足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入课堂,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充实教材内容。充分运用东营红色文化、校史资源,深入开展思政主题教育。
二、拓展大思政课新格局,系统谋划一体化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第二次党代会把推进大思政体系改革作为“六项改革”首推任务,形成组织领导、课程体系、数字资源、质量提升、队伍建设、机制保障等思政体系推动“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学校在建好小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规划“三整合”路径,拓展“社会大课堂”教学新格局。一是整合建设三类实践教学基地:革命文化实践教学基地、“三下乡”和“四进社区”实践教学基地。二是整合健全思政“社会大课堂”实践教学机制,严格落实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少于1学分要求。三是整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力量,探索出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双向兼职制度。牵头举行东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双协同 双提升”建设签约仪式,与东营市教育局签订共建东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指导中心合作协议,与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山东胜利职业学院、东营科技职业学院签订“双协同、双提升合作协议”,与东营市文旅局签订《“大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合作协议》,与市内高中初中小学代表学校签署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协议。
三、“六要素养”建设师资队伍,切实保障主体责任落地
学院充分运用各种渠道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开展广覆盖、常态化、立体式的教师思政培训,通过教研室讨论、优秀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指导、教学能力比赛等,着力培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技能。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出台系列文件,大力实施师德师风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师德师风评议制度、师德师风舆情快速反应制度,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长效化。搭建“大师资”体系,配齐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遴选优秀党政干部和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聘请思政课退休教师担任教学督导员、青年教师的成长导师。选聘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和企事业单位专家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参与思政课教学。建立完善党的三级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主动扛起政治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形成思政课建设强大合力。党委常委会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对学校思政工作进行研判部署,积极主动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保持沟通,促进工作,学校1个党支部获评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东营职业学院 杨立华 朱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