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教育体系中,思政课作为塑造学生价值观与品德的关键课程,传统模式暴露出“重知识、轻实践”的局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纲要》等政策相继出台,为思政教育改革指明方向。无锡新吴区是吴文化发祥地,红色资源星罗棋布。无锡市泰伯实验小学扎根于此,手握地域文化“泰伯精神”和区域共建单位“驻锡部队”两把金钥匙,开启特色育人探索之门。
泰伯实验小学少年军校,历经数载耕耘,声名渐起。秉持“知行合一”的德育理念,将泰伯文化之谦让开拓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为学生铺就别样成长之路。2019年作为无锡市少年军(警)校逐渐走进鸿山老百姓的视野,近年来,先后斩获市级“我唱队歌献祖国”快闪视频一等奖、市级“少年号角杯·红领巾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市级“童声歌颂百年辉煌”红色经典诵读大赛二等奖、市级“红领巾心向党”主题征文优秀组织奖、无锡市“向国旗敬礼”少年国旗护卫队展示活动二等奖等无锡市特色荣誉,每年在省级年会上进行成果展示,多篇相关论文案例获评省级一等奖,多篇采访见报,在周边地区打响了招牌,为校本特色育人实践筑牢根基。
理论奠基,实践开路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精髓,强调知识与实践紧密相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高呼“生活即教育”,让教育从书本走向生活。如今,“大思政课”改革浪潮下,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说教,而是投身社会实践。少年军校恰似天生契合的“实践场”,军事训练、团队协作、意志磨砺,全方位滋养学生品德。
为让理论落地生根,泰伯实验小学精心打造“四维驱动”协同机制。课程融合层面,军事主题校本课程与统编思政教材“无缝对接”。如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百年追梦”单元,同步开展“重走长征路”军事实践,课堂知识在校外实践中“活”起来。评价体系上,创设“红星成长档案”,将六年级各位队员的军事训练表现纳入思政课过程性评价,平日训练的汗水化作成长阶梯。家校协同更添助力,“迷彩家长开放日”热闹非凡,退役老兵变身校外辅导员,为孩子讲述军旅传奇。
课程革新,活动赋能
课程创新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泰伯实验小学精心打造军事主题大思政课程群,全力推动思政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在“行走的思政课——吴地红脉研学行动”中,学校精心设计“泰伯精神+红色文化”双主线研学路线,组织学生前往鸿山烈士陵园祭扫,缅怀英烈;参观神威太湖之光,感受国防力量。学生手中的《我的迷彩研学手记》,记录着历史探究的点滴、体能训练的汗水、艺术表达的灵感,成为成长的见证。
活动创新是校园生活的根本活力。学校特别设立“校园国防日”,推出“军事技能擂台赛”,军体拳、战术包扎各中队奋力一决高下;“梁鸿湿地”野炊劳动,让队员们体会“粮草皆不易”;“英雄故事会”邀请老兵口述历史,过往硝烟在孩子心间弥漫。与“双减”课后服务“牵手”,“迷彩社团”正应运而生,旗语、定点测向等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在兴趣中成长。
创新驱动,特色领航
泰伯实验小学的创新实践,为思政教育开辟新径。学校提出“地域文化+国防教育+思政课程”三位一体校本化实践路径,巧妙化解思政教育与在地资源脱节难题。积极开发“军事实践任务群”,将思政目标细化为行动清单。学校还积极整合区域资源,与驻锡部队共建,努力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军人的风采和军营的纪律。同时,利用无锡本地的红色资源,如鸿山烈士陵园、新四军旧址等,开展现场教学,让学生在实地参观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泰伯实验小学少年军校,以地域文化为根、国防教育为干、思政课程为枝,培育出茁壮成长的“思政大树”。未来,它将继续扎根实践,为教育改革输送更多养分,让“知行合一”之花,在校园绽放。(陆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