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中国二十冶四链融合擘画新篇章

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中国二十冶四链融合擘画新篇章

来源:鲁网 2025-03-18 16: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二十冶工程总承包公司以“创新引领、四链协同”为核心战略,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2024年,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创新生态、强化技术攻关,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这一年,公司以核心技术突破驱动产业链升级,以人才智力引擎激活创新链效能,在打造行业标杆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聚焦新质生产力,锻造发展新引擎

面对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浪潮,公司以“技术革新、产业焕新”为突破口,全面重塑核心竞争力。通过深入市场调研,精准研判行业趋势,制定“研发投入倍增计划”,重点投向智能建造、绿色低碳、数字化施工等前沿领域。

为突破技术壁垒,公司构建“高端人才+专家智库”双轮驱动模式,引进智能建造、BIM技术等领域博士及高层次人才,组建专家团队,覆盖装配式建筑、深海工程等核心业务。同时,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与高校共建“智能建造联合实验室”,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其中,与同济大学联合研发的“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智能建造体系及装备”被列为中冶集团重大研发项目,已在上海长兴海洋科技港(二期)项目中实现示范应用,为行业装配式技术升级提供样板。

深化四链融合,构建创新生态圈

公司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深度融合为抓手,打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创新链筑基:聚焦核心业务痛点,设立“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围绕超高层建筑、复杂钢结构等方向立项,其中“深海基坑智能监测系统”“模块化数据中心快速建造技术”等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全年申报专利58项。

产业链赋能:依托武汉新城青年社区、花城家园D1地块等重点工程,推动智能建造技术规模化应用。在武汉新城项目中,采用AI图纸深化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搭建智慧工地平台。

人才链强核:实施“匠星计划”,开展装配式施工、数字孪生等专项培训,覆盖技术骨干;与职业院校共建“订单班”,定向培养产业工人。

资金链护航: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对重大攻关项目实行“一事一议”资金支持;联合金融机构开发“绿色建造贷”“技术升级贷”等金融产品。

聚焦成果转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公司以“技术产业化、产业技术化”为目标,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在“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智能建造体系”研发中,同步开发配套施工机器人、三维激光校准仪等智能装备,形成从设计到施工的完整技术包,已成功应用于多个EPC项目,工期得到缩短。

同时,构建“试点-推广-迭代”转化机制:在上海长兴海洋科技港项目中,通过BIM+5G技术实现预制构件“零误差”吊装;在雄安新区某民生工程中,应用自研的“智慧管廊运维系统”,科技贡献率得到突破。

向新而行,质领未来。中国二十冶工程总承包公司将持续以创新驱动锻造新质生产力,以四链融合构建发展新格局,在智能建造的赛道上加速奔跑,用一项项硬核技术、一座座精品工程,书写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