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课本城市 熠熠生辉——《跟着课本游九江》序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025-03-12 17:27
2025-03-12 17: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朱虹 冷冰 编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去年七月,我到庐山调研。山下烈日炎炎,山上凉风习习。庐山人潮如涌,摩肩接踵。庐山旅游是九江旅游的一个缩影。九江市政府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领导专程赶来交流旅游方式的创新问题。从“淄博烧烤”到“贵州村超”,从哈尔滨冰雪节到南昌“中国红”,各地都依据本地的优势旅游资源,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旅游方式。这种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充分彰显自己的特色,具备“唯一”和“第一”的性质,即“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

庐山三叠泉 (九江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九江是“天下眉目之地”,具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与万里长江的交汇处,集名山、名江、名湖、名城于一身。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在此留下了数不胜数的诗词歌赋,特别是陶渊明、李白、白居易、周敦颐、苏轼等人写下的千古名篇,已被编入我国小学和中学的课本。一些著名的金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万众瞩目,口口相传,具备很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经历了时代的考验,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我们检索了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教社统编版语文课本为主的各版本语文课本中,由九江人写的和写九江的课文共21篇,这个数字超越了江西省其他设区市的总和,甚至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所以,九江完全有理由被称为“课本城市”,用“跟着课本游九江”,应该是体现九江特色旅游方式的一个正确选择。

《归去来辞图》(局部) 北宋 李公麟 中国台北故官博物院藏

本书对课文进行适当的编排,给予简洁的讲解,并在书的最后画了一张九江地图,标明了多篇课文发生的地点,推荐了“跟着课本游九江”的三条精品线路和旅游打卡点,供游客们参考。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和空洞的论述,只是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阐释课文中的一些难点,延伸和拓展课文的内涵,讲好课文背后的故事。希望青少年学生们,沿着课文中的线路,在行走中学习,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领会课文中的精神,让课文深入到头脑里,融汇于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也希望有更多热爱旅游的朋友,在读这本书后,有兴趣来九江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九江的名山胜水,体验九江的风俗民情,瞻仰九江的历史名贤,成为九江的忠实粉丝。祝九江旅游再创佳绩,九江的明天更美好!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