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推动性别平等的实践为地区和世界树立榜样——访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主席海达尔

专访|中国推动性别平等的实践为地区和世界树立榜样——访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主席海达尔

来源:新华社 2025-03-08 21: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近年来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诸多进步,体现在法律框架完善、多项开创性政策与决策出台等方面。”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主席海达尔日前在日内瓦万国宫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的实践不仅对本国发展至关重要,也为地区和世界树立了榜样。

海达尔近期在日内瓦出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8届会议。她说,近年来,中国在健全法律体系、教育普及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中国正致力于在完善法律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全面发展的深入实践,许多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并展现出积极的趋势,“中国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海达尔特别提到,中方在接受《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履约审议时介绍了近年来相关立法层面的重要举措,包括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的政治权利、人身和人格权益等各方面权益作出详细规定;民法典增设了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条款,进一步完善了法律对妇女权利的保护机制;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反家庭暴力法成为保护妇女免受家庭暴力侵害的里程碑式立法。海达尔表示,这些举措让人印象深刻,也赢得了委员会广泛积极的评价。

她认为,中国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展现出坚定的政治承诺,并通过持续努力不断提升女性和女童在社会中的地位,这一切与30年前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密切相关。她说,自1981年《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生效以来,全球妇女权利事业迎来多项里程碑式进展,其中最重大事件之一便是1995年《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诞生。

今年2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8届会议举行人权主流化问题年度高级别主题会议,纪念《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

海达尔说,此次主题会议意义深远,《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的12个优先关切领域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即便今天重读这份文件,依然能感受到其前瞻性与指导价值”。

海达尔指出,当今世界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全球冲突加剧导致的战争和流离失所、性别视角在科技进步领域的缺失、气候变化加剧社会不平等等。“这些挑战不仅影响妇女权利进一步提升,也关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全球推动性别平等的进程中,中国的参与具有特殊意义。”海达尔说,“期待中国在这场推动全人类迈向更美好未来的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