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此青绿“点”成金

植此青绿“点”成金

来源:鲁网 2025-03-03 13: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和风拂面草木秀,万里山河尽是春。伏牛山下,汝河两岸,各种烟乡镇的烟叶育苗工作已经展开,春耕工作也正在紧张筹备中。

2月28日一大早,河南省汝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城关烟叶工作站负责人孙书利就奔着张河育苗工场去了。“苗好一半收,做好育苗工作是促进烟叶品质提升的坚实基础,不下劲可不中!”孙书利几乎每天都要去大棚查看育苗播种情况,指导育苗户规范操作,提醒他们做好苗棚卫生管理,及时关注棚内温湿度。“这个周末有一股小寒潮,二层膜要尽快铺好。咱那温湿度控制报警器我看都装好了,增温块也都领回来了,如果降温要及时用上。烟种刚播上,这几天要特别关注。”孙书利一项项嘱咐着育苗户杨志锋。

今年是孙书利调任城关烟叶工作站的第三个年头,但当地许多烟农却对她十分信服。临近中午,几位烟农还在烟叶工作站办公室里聊着今年的打算。“去年我那几十亩烟可真不赖!我就知道听书利的准没错。今年这个井窖式移栽我也要好好学学。”烟农张重举笑着说,“书利干事,一个字:中!两个字:靠谱!”旁边几位烟农也纷纷点头附和。

“刚来城关的时候,种烟村只有两个,烟农只有46户。”忆起初到城关面临的困难,孙书利的工作思路十分清晰:“技术和管理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烟农重新拾起种烟的信心,切身感觉到种烟行,种烟中,把烟叶变成农民增收的‘金叶子’。”为此,她拟定了“三个不动摇”的工作方向:围绕烟叶发展基础不动摇,围绕烟站队伍管理不动摇,围绕工作争先创优不动摇。

图为孙书利(左)向育苗户杨志锋(右)讲解育苗技术要点

稳烟田,育主体,为了更好地恢复烟区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孙书利主动与种烟村党支部书记和烟农代表拉家常、谈发展,每年还会精心拟定并向辖区烟农发放一份烟叶发展政策告知书,一份种烟收益建议书,一份烟农意见反馈书,一份优质服务承诺书。短短三年间,她带领烟叶工作站全体职工以不服输、不叫苦、不降标准的劲头,将当地烟叶发展得有声有色,烟叶规模由2022年的1100亩提高至1800亩,收购量由2600担增加至5000担。

上有引领,下必赴焉。孙书利以落实站长负责制、阶段考核制、值班周报制、作风督查制为抓手,与职工责任共担、奖惩同步,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持续加强内部管理,带出了一支作风优、纪律严、形象好的工作队伍。在2024年第二季度全市大田管理观摩评比和上半年考核中,城关烟叶工作站取得全市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在2024年全市烟叶收购调拨综合质量评比中位列第三名。

“要让烟农从种烟中收获幸福。”这是2022年孙书利刚到城关烟叶工作站时的坚定表态,而今,春植烟苗,绿染田畦,秋采烟叶,点“绿”成金:城关烟区烟农户均收入约8万元,张河村、杨庄村等种烟村通过烟叶发展专项资金奖补,极大缓解了村集体资金负担,村容村貌大幅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更加明显。走进“青睐张河”,古韵瓦檐、砖雕造型,各具特色;杨庄烟薯连片大方声名在外,电商直播销量可观……

春播一粒种,秋收百里香。虽然过往难免艰辛,但是烟农的肯定和笑容,就是孙书利不懈奋斗的支持和动力。“今年将着重抓好技术落实、规范收购和队伍素能,努力打造‘品质优、规模稳、市场好、效益增’的汝阳烟叶名片,让烟叶产业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孙书利的话铿锵有力,她坚信,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上,每位女性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都是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勇于追梦的奋斗者。(姬红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