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IGCT高压柔直换流阀问世 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全球首款IGCT高压柔直换流阀问世 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2-28 16: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月24日,由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牵头研制的全球首款基于6.5kV/4kA IGCT功率器件的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换流阀,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鉴定。该装备被11位行业权威专家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在柔性直流输电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为新能源高效消纳和"双碳"目标推进提供核心装备支撑。

破解"卡脖子"难题 国产化率与可靠性双提升

柔性直流换流阀被誉为柔性直流输电电网工程的"心脏",但长期以来,其核心元件IGBT器件依赖进口,国产器件存在故障率高、制造成本高等瓶颈。此次研发团队创新采用IGCT技术路径,成功攻克高电压器件开发、模块化集成等关键技术。

该项目负责人、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领军技术专家王振介绍,新研发的IGCT器件如同“举重健将”,单器件可轻松扛起6500V电压、4kA电流,相比传统IGBT可直接减少30%的功率模块使用量。测试结果显示,国产IGCT器件故障率与传统常直换流阀晶闸管相当,若实现全系统替换,预计可将全控型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100%,运行可靠性也将提高4%。

经济性优势显著 工程成本与占地双下降

相比当前昆柳龙等直流工程使用的主流4500V IGBT方案,新型IGCT换流阀展现出显著竞争力:功率模块串联数量减少30%,设备占地面积缩减30%,整体制造成本降低约20%。这一突破将大幅提升海上风电、沙漠光伏等新能源基地输电工程的经济可行性。研发团队负责人透露,首套设备将于今年3月在昆柳龙直流工程、鲁西背靠背工程试运行,后续计划推广至湘黔背靠背等重大直流工程。

图为: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航拍图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年减排潜力超98万吨

该技术突破对我国能源转型具有战略意义。以在昆柳龙直流工程全面应用为例,每年可减少系统网损电量12.5亿度,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约3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8万吨。目前,该装备也可用于海上风电、西北部风电和光电等工程,促进大规模等新能源的消纳,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中国著名电力系统专家、此次评审组组长徐政教授指出:“这项自主创新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多项关键技术指标超过国内外同类型产品,在柔性直流输电领域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随着该技术进入工程化应用阶段,我国有望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掌握全球话语权。(图片由袁湘湘 张朝辉授权提供)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