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有余,年年有余”。这是中国传统吉祥祈福的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们的智慧,也蕴含了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在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尚市镇,有这样一个与美好期许同名的村庄——有余村,正以蓬勃发展的态势,将这份愿景变为现实。
春意融融,万物生长。走进随县尚市镇有余村的葡萄大棚,只看见旋耕机往来穿梭,机器划破泥土,先前杂乱硬实的泥土立马变得整齐松软,升腾的热气中孕育着新一季的希望。
“开春这会儿,土地得好好翻一翻,再撒点有机肥,这样葡萄才能长得好。”57岁的沈献策,这位有着丰富果树栽培经验的有余村人,如今受聘为村里的葡萄种植技术员。
有余村葡萄大棚
近年来,在随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帮扶下,有余村依托“村集体+种植大户+农户”的创新模式,大力发展大棚葡萄种植产业。2023年,村里先后开展两期葡萄大棚建设,建成了占地20亩的葡萄采摘园,巨峰、阳光玫瑰等四个优质葡萄品种在这里扎根生长。
与此同时,随州市局(公司)对围栏、拉丝、喷灌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完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精心维护管理,全力为葡萄生长“保驾护航”。为提高种养效益,积极帮助有余村引入有机电设备物联网控制柜、农业微型气象站、大棚环境监测一体站、虫情测报系统、苗情视频监控、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等,初步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让有余村在数字农村建设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葡萄大棚数字化管理
不仅如此,随州市局(公司)还多次组织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前往湖北公安、安徽六安等地学习取经,并与当地葡萄协会建立紧密联系,以“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让产业振兴路走得更稳更实。
“我们的阳光玫瑰皮薄肉厚,脆甜多汁,上市之后肯定不愁卖!”谈及自家的葡萄,村民老沈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
经过两季的育苗、壮苗,有余村的葡萄在2025年迎来丰产期,预期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20万元,带动20余户村民在葡萄园务工增收,产业振兴的种子正沿着葡萄藤奋力生长。
“我们不仅要让村民有钱花,也要让大家住得舒心、开心。”随州市局(公司)驻村队员云嘉坚定地说。
在助力产业发展的同时,随州市局(公司)还积极配合村两委打造美丽乡村。对有余村二组厉万公路两边房屋进行包装改造,建成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在资金支持下,采取“农户出资+奖补”的形式,帮助剩余的162户农户完成自来水入户安装,实现安全用水全覆盖;持续推进污水处理项目,完善污水处理管道建设,进一步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多方协调,硬化道路3公里,刷黑道路4公里,有效解决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改善居住环境
从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到产业发展的初见成效,再到生活环境的日新月异……如今,在阳光照耀下的有余村、在农机轰鸣的田间地头、在绿芽萌动的葡萄藤下,处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一幅幅优美、清新、幸福的靓丽村景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个在名字里寄托着丰收与希望的小村庄,正以“环境美、产业兴、民风淳”的三维提升,演绎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范本,向着更加富裕、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王雯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