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新名片,吕梁市博物馆展陈升级助力传统文化破圈

打造文化新名片,吕梁市博物馆展陈升级助力传统文化破圈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2-25 14: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山西吕梁掀起一股“文博热”“传统文化热”,市民游客们纷纷选择走出家门,走进文化场馆、剧院剧场度过一个“文化年”“艺术年”。这样的氛围中,吕梁市博物馆在升级改造重新开馆之后,用全新的面貌迎接了广大市民游客的到来,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全新的观展体验,让乙巳年春节充满浓烈的“文化味儿”。

吕梁市博物馆是陈列汉画像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2024年博物馆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应用数字化技术将传统游览升级为种类丰富的沉浸式项目体验,全方位解锁了观展新体验。

传统博物馆痛点与数字化优势

传统博物馆,展示空间有限,大量内容无法展示。展览内容割裂,无法形成深刻记忆。展览形式静态,难引起观众的兴趣。信息传递单向,无法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数字化博物馆展示设计很好弥补了传统展览的不足,提供更为生动、互动和吸引人的展示体验,同时还成功解决了传统展览中存在的信息传递单向和难以满足不同观众需求的问题。

针对传统博物馆的缺陷,此次升级对吕梁市博物馆的陈展内容、空间效果和展示形式进行了全面优化。北京金石视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金石)负责博物馆数字化工作的设计与施工。经过数月努力,如今的吕梁市博物馆依靠北京金石定制化的数字解决方案和先进技术,成功打造出情景化展示空间,通过展项调动展览情感节奏,与观众有效互动,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亲身“经历”1800多年前吕梁的历史,让观众在独特体验中学习、感悟与思考。

沉浸式感受晋西文化魅力

吕梁市博物馆布展面积约 3000 平方米,由地上两层和地下一层组成,共分为序厅、三个常设展厅、一个专题展厅、一个临时展厅,并设有配套服务空间,集中展示吕梁汉画像石的高超技艺、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让观众了解1800多年前吕梁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情况,显示先民们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晋西文化魅力。

改造升级后的吕梁市博物馆,将三维扫描、3D建模、虚拟动画、视频、投影、沉浸式漫游、体感互动、VR等技术应用于汉画像石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大大增加了文化遗产的内容表现力,实现与汉代社会的超时空对话,数字技术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更为博物馆不断解锁新创意、创造新场景、催生新业态,让博物馆成为集展览、教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和城市名片。

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北京金石为博物馆量身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数字化展项:全国汉画像石分布互动屏、丧葬文化互动屏、汉画像石制作过程动态演绎、玲珑飞刀互动屏、火牛阵动态演绎、窃符救赵舞台步入式艺术场景、文物数字互动屏、画像石艺术短片、石上千秋沉浸式体验区、祥瑞化身滑轨互动、墓室复原场景探秘等。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汉画像石得以“活”起来,多感官体验和情景化设计,观众得以身临其境、主动参与,增强了体验感和情感联系,提高了对博物馆的好感度。

外地游客吕伟参观后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他说“神兽、人物、铭文刻在汉画像石上,古人高超而精湛的技艺和篆刻技术,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过足了眼瘾,震撼了心灵,过段时间还会带孩子来进行二次体验。”

搭建智慧化平台系统

基于展览主题和具体藏品,北京金石在数字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平台化”思维,为吕梁市博物馆定制化设计智慧博物馆平台化系统,搭建起“智慧管理、智慧保护、智慧服务、智慧运营”四位一体的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扩展出“互联网+”为框架,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打造具备“分析”能力的博物馆。

在数字化资料库外,设计团队还开发了数字化博物馆系统,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线欣赏和学习汉画像石,打破时空间限制,观众足不出户,便可深入体验、学习、感受汉画像石的魅力,为吕梁汉画像石的推广和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此外,数字化成果的应用,也为文创产品的开发和二次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

北京金石为吕梁市博物馆定制化打造的数字化博物馆系统,借助大数据管理系统、展馆智慧管理系统、展厅智能中控系统、智慧藏品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实现文物精准追踪、保障文物安全、全面提升博物馆的管理效率、促进信息共享,为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筑起坚实基石。

此次数字化升级的总策划、北京金石策划总监杜玉中说:“我们针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级别和特点,数字化升级采用数字、多元、体验的设计原则,让文物‘活’起来,多渠道多途径参观,解锁观展新玩法,为游客带来更为新颖丰富的体验。”

泱泱汉风,荟萃一石;厚重历史,绽放华彩,未来,吕梁市博物馆在北京金石这样的行业内领先的空间创意科技型服务企业的助力下,将继续创新陈列方式,打造高品质展览,提供优质参观体验,真正让文物“活”起来,历史“动”起来。(图片由张凌飞提供)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