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学子与戏曲相遇

郑州大学学子与戏曲相遇

来源:鲁网 2025-02-25 12: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您听——

这梆子声一响

就是黄河在说话

在黄河河畔的艺人师傅敲响枣木梆子的瞬间

我们第一次触摸到这条文化长河的脉搏

接下来

请一起走进九曲梆响的溯源求新之旅

一、溯源:在黄河泥沙里打捞文化基因

中国是一个爱看戏的国度,戏曲蕴含着中国人的性格基因和文化血脉。中国人从戏台上获取娱乐渴望、精神追求和知识见解,因而中华文脉在戏台上延伸。——《戏台上的中国》

九曲黄河孕育了璀璨夺目的黄河文化,滋润着每一寸土地。2024年暑期,团队成员通过暑期社会实践走进黄河文化。而豫剧,蕴含着中原大地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原人民生活、情感与精神的生动写照,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生动鲜活的表演,承载着黄河流域人民的思想与记忆,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团队成员与戏曲演员们合影留念。李丹丹 供图

豫剧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流动的黄河水。当我们翻开《中国戏曲志·河南卷》,一组数据令人心惊:近十年间,河南民间豫剧戏班消失率达63%,30岁以下观众占比不足5%。为寻找破局之道,团队成员从古戏楼里的雕梁画栋,到年画里的戏曲人物,从民间的祭祀古戏,到民间戏班,立志为民族文化传承弘扬贡献力量。

二、破茧:当青年遇见梆子腔

历经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下定决心发掘豫剧独特魅力,让豫剧走向黄河沿岸,走向更广大的舞台。

为此,自2024年6月至今,团队深入实践,前往河南省新郑市蓝天新城社区、河南省戏曲声音博物馆、陕西易俗社、陕西戏曲研究院、新郑市辛店镇阳光花园社区,两次前往漯河黑龙潭镇老应村,感受演员对戏曲的演绎,与演员和幕后工作者进行交流,倾听观众的想法,探寻豫剧的艺术魅力,并与沿黄文化相结合,形成《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基于沿黄九省戏曲文化的调查实践》调研报告,《九曲梆响——我们的豫剧》商业计划书,为后续的创新产品制作提供准备,参加“挑战杯”和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为豫剧创新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于河南省新郑市蓝天新城社区观看河南豫剧一团演出。王子怡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于陕西省参观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冯雅笛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观看秦腔。许佳音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于河南省新郑市阳光社区观看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演出。宋怡甜 供图

特别是在戏曲“网红村”——漯河黑龙潭镇老应村,团队邂逅了一场蔚为壮观的戏曲盛宴。现场人山人海,喧嚣热腾,观众的热情犹如江河奔腾,势不可挡。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人群,将这片古韵悠悠的土地围得密不透风,他们的脸庞上洋溢着对戏曲的痴迷与热忱。

图为团队成员于河南省漯河市老应村观看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河南豫剧院三团演出现场照片。李苗雨 供图

忆起初识戏曲之时,那陌生而神秘的旋律如同迷雾中的灯塔,让团队成员既困惑又好奇。然而,在无数场精彩的演出中,队员们彻底被戏曲的魅力所折服。演员们技艺精湛,服饰华美,唱腔动人,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充满韵味与激情的古老年代,使队员深切感受到了戏曲所传递的悲欢离合与人生智慧,逐渐领略到它的深邃与瑰丽。戏曲,这颗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以其独有的艺术风貌,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图为团队成员于河南省漯河市老应村观看演出合影。高昂 供图

三、燎原:让传统活在当下

传承不是复印,而是续写。

为促进豫剧的传承与发展,九曲梆响团队结合调研报告和商业计划书,制作豫剧相关期刊,包含导读、探因、剧萃、履痕、悟艺、逸韵、新声,向大众介绍豫剧相关内容与创新发展,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图为团队自主设计的调研报告、期刊与戏曲IP形象。孟柯汝 供图

此外,团队结合实践内容,通过“九曲梆响”IP在各大平台进行宣传,扩大豫剧的影响力,吸引更大青年欣赏豫剧的魅力;结合新时代内容创作豫剧剧本与绘本,为传统的豫剧艺术融入新时代元素;积极响应“戏曲进校园”活动,与剧团、企业进行合作,让戏曲真正走进青年人的生活。

未来,九曲梆响团队计划以更加创新、有趣的方式弘扬豫剧的艺术魅力,包括开发文创产品、豫剧VR、微纪录片、戏曲文化街区等等。

图为团队实践过程中为戏曲演员记录的拼图。马梅 供图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让戏曲这一文化瑰宝焕发出新的光彩,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亲近戏曲、接纳戏曲,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携手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从黄河岸边的第一声梆子响,“九曲梆响”走过的每一步都印证着:传统文化是可以点燃创新火种的燧石。与时光作伴,听世纪回响;唱罢人间烟火,又起时代新声。当我们用年轻的方式讲述古老的故事,那些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终将在新时代的土壤中开出惊艳的花。

指导老师:高昂 胡树飞 贾琳

团队成员:李苗雨 王子怡 宋怡甜 马梅 许佳音 李丹丹 冯雅笛 孟柯汝 范晟超 余晓榕 李斯怡

(李苗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