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终端建设赋能小店经济,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农网终端建设赋能小店经济,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2-24 14: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新春的爆竹声似乎仍在耳边回响,房县的零售户李芳早已开始筹备春耕物资。她站在自家焕然一新的店铺前,望着田间地头逐渐忙碌起来的乡亲们,心中感慨万千。这位扎根乡村二十年的老店主,曾一度为日渐冷清的生意发愁。然而,如今她的店铺已成为村里的“快乐驿站”,2024全年营收增长了20%。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6+N”赋能计划与数字化战略的深刻变革。

传统杂货店的转型之路

回想起2024年初,李芳的“芳芳商行”正面临生存危机。不足60平米的店铺内,货架陈旧斑驳,商品杂乱无章,狭窄的通道被积压的农资与日用品挤占得满满当当。李老板回忆道:“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网购,老主顾也越来越少。”当时,店铺的日均营业额不足800元,库存周转天数长达45天。看着隔壁乡镇新开的连锁便利店,她感到十分迷茫。

转机出现在2024年3月。房县烟草专卖局的客户经理张经理带着“农网终端提质工程”实施方案上门走访。经过实地调研,张经理发现李老板的店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指出了店铺存在的三大问题:商品结构失衡、空间利用低效、数字化管理缺失,并为李老板量身定制了“空间重塑+数字赋能+服务升级”的改造方案。这让原本对“转型升级”心存疑虑的李老板重新燃起了希望,踏上了传统小店的涅槃之路。

终端赋能下的智慧重生

在烟草局专业团队的全程指导下,改造工程从“硬环境”和“软实力”两方面同时入手。硬件方面,店铺更换了更加现代的货架,重新规划了空间布局,划分出了生鲜区、农资区、便民服务区等功能区域;软件层面,引入了“知音通”零售管理系统,实现了商品入库、销售、库存的全程数字化管理。李老板感慨地说:“过去补货全凭感觉,现在系统后台一键查看,热销商品排行、库存周转率、客户消费画像等数据一目了然。”

(图:店铺进行了升级改造)

依托线上服务平台“雁行商荟”平台,李老板可以自主学习卷烟政策和好的营销技巧。为进一步提升流量和盈利能力,客户经理又为李老板带来了“6+N”赋能指导方案。这一方案帮助客户在“公益为民、诚信互助利民、金融惠民、快递便民、农技裕民、土特产展销助民”等方面拓展了“N”项赋能。店铺实现了全方位升级,新增的便民服务如代缴水电费、快递寄存、农技咨询等8项增值服务,让乡亲们交口称赞。日均客流量稳定在50人次以上。经过一年的努力,李老板的店铺迎来了丰收的季节。2024年底,她惊喜地发现店铺全年收入增长了20%!这份成绩让她深感欣慰与自豪,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图:店铺成了村民政策传达的聚集地)

小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如今,站在2025年的新春起点上,李老板忙碌于农资筹备,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这一切成就与变化,都离不开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精心指导和“6+N”赋能计划的深入实施。李老板满怀感激地说:“在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持续支持下,我会继续努力,为村民们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与商品。”

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通过农网终端建设,构建了“线上+线下体验”的新零售模式,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一个个农网小卖铺从杂乱的传统杂货店转变为智慧化的乡村综合体,李老板店铺的蜕变印证了一个深刻转变。当数字化的春风吹拂广袤乡野时,那些扎根土地的零售终端正通过经营理念的革新与服务模式的重构,悄然成长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这不仅是商业形态的升级,更是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农村经济毛细血管的重塑与新生。(图片由许兴提供)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