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绍兴柯桥湖塘村老街一隅有一家名为“馋嘴坊”的烟草现代终端店。除了卷烟外,小店还兼营副食品、各种款式的棉鞋。店主王国琴正专注地录制抖音视频,展示手工棉鞋的制作过程。镜头前的她手法娴熟,一边细致展示着棉鞋的精巧细节,一边条理清晰地讲述着制作工艺,手指在布料间轻快翻飞,一双秀美的棉鞋就做好了。
儿时旧忆 棉鞋里藏着的母爱暖阳
今年51岁的王国琴,家中兄妹三人,她排行最小。回忆起童年,她感慨道:“小时候条件不像现在嘎好,很多东西要凭票买,我们兄妹几个衣服都是我姆嬷自己做的,衣服做剩下的布头,我姆嬷就包裹上棉花,再缝上自己纳的鞋底,寒冬里,便成了温暖的棉鞋。”
幼时的王国琴,常守在母亲身旁,帮着递递剪刀、拿拿针线,看着母亲飞针走线,心中满是好奇与向往。在母亲的指导下她渐渐学了做棉鞋。后来,母亲年纪大了,王国琴便接过了这份“温暖的事业”,继续为家人做棉鞋。
王国琴最初经营着一家服装店,90年代初生意还是不错的,但随着淘宝等线上购物平台的兴起,线下实体店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深思熟虑后,她转行开了家百货店,经营副食香烟和日常杂物。近几年,借着烟草终端建设焕新的契机,对店铺进行了软硬件的升级,生意也越来越稳定了。
图为王国琴在制作棉鞋
“现在做棉鞋方便多了,鞋面花样多,鞋底也有现成的,自己做的鞋又厚实又舒服,比买来的耐穿。”王国琴微笑着说。守店闲暇时,做棉鞋成了她的小爱好,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深情。
直播拓路 让棉鞋“潮”起来
王国琴制作的棉鞋,样式精美且耐穿,深受周围人喜爱,常有人前来请教或购买。看到大家对自己手艺的认可,她萌生了将爱好发展成事业的想法,于是,她在店铺中增设了手工棉鞋售卖区。
为了让手工棉鞋摆脱“土味”,王国琴不断创新。她紧跟时尚潮流,把流行元素融入设计,或借鉴当季流行的色彩搭配,或是结合复古风格的图案,赋予棉鞋独特的韵味。很快,她做的手工棉鞋在村里小有名气,有不少人专程开车前来购买。
2020年,柯桥区政府联合区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推出了新农村高素质人员培训计划,包含直播和产品推广的培训课程,王国琴报名参加了短视频直播培训班。从写方案、拍摄到剪辑,再到与观众互动,她学得一丝不苟。培训结束后,她注册了抖音账号“梦锁琴儿”,发布制作手工棉鞋的日常视频,详细展示从选料、裁剪到缝制的全过程。
图为王国琴的抖音账号
她的真诚与热情吸引了大量粉丝,观看和点赞量不断攀升,粉丝量接近2万,订单也纷至沓来。“每年入秋就忙起来咯,手工活急不得,一天大概能做3—4双,一个冬天订单量在500—600双左右。”王国琴说道。
共富新篇 携手编织温暖梦
随着棉鞋生意日益兴隆,她的故事被当地新闻媒体报道,作为“新时代农民代表”进行广泛传播。王国琴没有满足于个人的成功,她深知一己之力有限,便萌生带动周围农村妇女一同加入的想法,期望大家携手共富。
她精心设计成品棉鞋展示架,将精美的棉鞋有序摆放,还把辅料、半成品等进行陈列,一个手工作坊就形成了。王国琴提供了两种合作方式,一是让顾客直接在店里定做,她根据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二是顾客购买材料自己做,她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做好的鞋子可在店铺售卖。
图为王国琴教学棉鞋制作手艺
在这个手工作坊里,大家分工明确,裁剪鞋面,缝制鞋底,欢声笑语中,一双双棉鞋就制作出来了。王国琴的生活被忙碌填满,守店、做鞋、拍摄、录制,如同激昂的交响曲,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拼搏与努力。
“家里还有几亩山地,现在借助抖音平台,春天做笋干,夏天摘杨梅,秋冬做棉鞋。虽说比以前辛苦,但产品销路打开了,收入提高了,心里高兴。”王国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王国琴的故事,如璀璨的星光,激励着更多人勇敢追梦。她用双手和匠心书写精彩篇章,将温暖和希望传递给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