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春寒料峭,河南省汝阳县城关镇张河育苗工场内依然忙碌有序,十座烟叶育苗大棚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工人们正忙着铺设黑色底膜,为漂盘育苗做好准备。而此时的城关烟叶工作站办公室,也十分热闹。站长孙书利邀请数位优秀烟农代表,就当前烟叶面积落实和下步育苗移栽工作进行交流座谈,向他们讲解今年的烟叶形势和相关工作要求。
图为孙书利(中)正在育苗大棚内指导工人进行烟叶播种。
“去年种了20亩烟,虽然这一趟收拾下来怪累人,但卖完烟叶一算账,还真是不赖!咱庄稼人不怕出力!今年我跟孙站长都说了,还要接着种。”张河村村民杜学锋笑着说。在2024年烟叶收购工作中,杜学锋共烟叶交售3600公斤,增收9万多元,是村里三十多户烟农中亩均收益最高的一户。对今年的烟叶种植,他仍然信心满满。“今年听说要在我们张河村新建6座电烤房,到炕烟时候就更方便了!”
“烟叶生产是推动本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撑之一,将烟叶发展融入乡村振兴大局,我们责无旁贷。”孙书利表示,将规划建设一个300亩、三个100亩以上示范田,开展好“三深两高”(深冬耕、深施肥、深栽烟、高起垄、高培土)专项攻坚行动,提高烟叶保产保供能力,用“金叶子”持续保障烟农的“钱袋子”。
产业兴,乡村美,人们的干劲也越来越足。城关镇杨庄村村民张重举既是职业烟农,也是种粮大户,2017年注册了海德家庭农场,目前已经从最初的500亩发展到1200亩,是闻名周边的“烟薯明星户”,曾于2022年被评为“洛阳市百名优秀乡贤”。
海德家庭农场以700亩红薯、300亩烟叶、150亩小麦为主要作物,每年划分三个片区进行倒茬轮作,做到粮地、烟地“一张图”管理。“主要还是靠党的好政策,靠过硬的生产技术。”张重举近年来在发展家庭农场、特色农业的过程中,充分尝到了新技术的“甜头”。他积极落实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措施,安装太阳能诱捕器用于捕捉害虫,采买土壤墒情监测设备两套,并将所有地块均安装了水利灌溉设施,在有机肥施用、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烟叶绿色植保技术落实上也十分重视。海德家庭农场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2024年张重举交售烟叶上等烟比例超出全县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设备共享、机艺融合,在农机应用上,他也不肯落于人后。“除了租用烟叶合作社的农机,农场也有一批拖拉机、三轮车、喷施农药车和排灌机,我还新买了一台能起垄施肥、铺设滴灌和地膜的一体机,种烟种红薯都能用。”张重举介绍说,“现在这农机真是越来越先进了!”
浩荡春风满目新,一路奋进一路歌。汝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聚焦优产优供,着力打造“品质优、规模稳、市场好、效益增”的汝阳烟叶名片,在全方位推动烟叶健康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发力。县局(分公司)党组成员、副经理时建新表示,“今年将持续加强土地流转、规模轮作和前茬管理,进一步深化育苗改革,狠抓旱作栽培、合理留叶、科学烘烤等关键技术推广落地,积极推广绿肥掩青、饼肥增香、豆浆灌根等土壤保育技术,保障烟田稳产稳收。”(姬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