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创新能力,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财经学院积极动员青年学子在寒假期间投身“返家乡”的火热实践中,组织开展“青年寻脉非遗,解码文化传承”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一、追寻红色足迹,铭记峥嵘岁月
忆往昔峥嵘岁月,史诗难忘。财经学院组织团队前往家乡红色遗址、先辈故居、非遗文化纪念馆等地,回溯革命历史,体悟先辈爱国奉献的精神。在中共苏州独立支部遗址,志愿者观看舞台剧《姑苏烽火》,重温苏州革命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在吉林新站谈判旧址,在与当地人员的交流中,志愿者深入了解了“拉新战役”,体会到革命文化的深厚内涵;走进安阳市烈士陵园,志愿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研读碑文,以表达对烈士的崇高敬意与对红色历史的深切缅怀。
图为团队成员在各地追寻红色足迹
二、触摸历史脉搏,探寻非遗之光
看今朝传承使命,重任在肩。志愿者们奔赴家乡,找寻独属于各自乡土的非遗文化。志愿者走进无锡惠山古镇,从建筑风格到思想文化内涵,多方位探寻古镇成为春晚分会场的独特魅力;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志愿者走进昆曲博物馆、桃花坞年画博物馆,与昆曲艺术家深入交流,见证年画制作的全过程,切实了解非遗文化保护的现状与传承的珍贵;南通韩公馆中,志愿者全面了解了砖雕、木雕等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保护措施,剖析其发展的困境与前景,为非遗传承贡献青春思考。
图为团队成员在寻找家乡非遗文化元素
三、打造非遗晚会,共度新春佳节
助中华文化传播,责无旁贷。实践团队在江苏省苏州市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晚会”,活动中,团队成员不仅与社区居民一起剪窗花、手工编制中国结、写“福”字,还分享了春节习俗和非遗文化的历史故事,并演绎了经典剧目《西游记》。通过互动,居民们不仅学到了传统技艺,还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位参与活动的居民表示:“以前觉得这些传统技艺离我们很远,今天才发现它们就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形式生动有趣,内容富有意义。”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非遗晚会系列活动
未来,财经学院将继续为财经学子搭建更多元、更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让青年学子能够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成长成才,激励江大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