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三评“网课乱象”之一:警惕以新技术贩卖焦虑

随着DeepSeek的爆火,一些打着“利用AI赚钱”噱头的“培训课程”悄然兴起,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新华网三评“网课乱象”之一:警惕以新技术贩卖焦虑

来源:新华网 2025-02-19 07: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网太原2月18日电 题:警惕以新技术贩卖焦虑

新华网记者王菲菲、李紫薇、马晓洁

“教你用DeepSeek年入百万”“普通人用DeepSeek搞钱的10个野路子”……这些广告词,是不是看着就让人心动?

随着DeepSeek的爆火,一些打着“利用AI赚钱”噱头的“培训课程”悄然兴起,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这些课程价格从9.9元到数百元不等,从教授如何使用指令集、提示词更好地“命令”DeepSeek,到如何用其做电商运营赚钱,内容五花八门。

有些课程还有所谓“AI行业专家”现身讲解推荐,实际上不少网友购买后却发觉“被骗了”。课程内容很多是网络信息拼凑而成,质量参差不齐。更有甚者只把卖课当成引流手段,实际“挂羊头卖狗肉”,贩卖其他产品。

每当新技术新应用如元宇宙、ChatGPT、Sora兴起时,总能兴起一波“卖课”热潮。如今,有些“卖课的”甚至只是将旧教程换个标题,就摇身变成了“DeepSeek变现秘籍”。

这些博主贩卖的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而是一种焦虑。

这些课程之所以有市场,切中的是很多人的恐慌心理。人们害怕对新技术一无所知,也渴望能抓住新的风口。他们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的话术营销,比如“普通人逆天改命最后机会”“未来会AI的人将淘汰不会AI的人”等,让人感到学习相关课程已迫在眉睫。

AI带来的应该是“创新潮”,绝不是“卖课潮”。

人工智能作为当今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学习相关知识确有必要。而这些所谓的“暴利卖课”行为,不仅助长了“投机主义”,更损害了人们的求知欲。

对于这种现象,DeepSeek给出的回答值得反思:警惕任何以拥抱新技术为名贩卖焦虑,真正的教育者应该靠内容质量赢得信任,而不是靠蹭热点。

【责任编辑:万月英】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