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拉萨的天还未透亮,多杰伦珠已经坐在堆满包裹的仓库里核对订单。这位26岁的藏族青年,是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电商创业者。本次红色专项实践团队走入拉萨对他进行了一次深入访谈。目前他的公司已经成立三年,年营业额约300万元,将藏香、唐卡、牦牛绒围巾等30余种西藏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带动家乡30多名农牧民就业。
从“走出去”到“走回来”
“上大学时,我总想着留在城市,但每次回家看到乡亲们守着好产品却卖不出去,心里就像压了块石头。”多杰伦珠的家乡在那曲市色尼区日萨尼玛乡热扣村,家中世代放牧。2020年毕业季,他放弃内地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带着一台二手电脑回到拉萨,在父母“读了书怎么还回来”的疑惑中,开启了电商创业。
最初半年,他跑遍西藏七地市调研。在日喀则,他看到非遗传承人用三个月手工织就的氆氇(藏族毛织品)因销路不畅堆满库房;在山南,藏香手艺人守着百年配方却难敌工业化香品的冲击。“这些手艺不该被埋没。”他掏出大学勤工俭学攒下的3万元,注册网店、学习拍摄短视频,白天打包发货,晚上研究平台算法,甚至因高原缺氧边吸氧边剪辑视频。
让千年技艺“触网”新生
创业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批上架的藏香因运输受潮遭遇差评,手绘唐卡因定价高被网友质疑“割韭菜”。多杰伦珠带着团队逐一攻克难题:与物流公司定制防潮包装,邀请唐卡画师直播创作过程,用“故事+产品”打破文化隔阂。他还引入现代设计,将传统氆氇改良成国潮手包,把藏药浴配方开发成便携药包。
2021年冬天,一场“西藏非遗直播专场”让他迎来转机。镜头前,多杰伦珠用藏汉双语讲述工艺背后的文化,2小时直播吸引超3万人观看,单日销售额达9万元。订单涌入时,远在海拔4500米的牧区阿妈次仁,正用他传授的电商知识,通过手机接单自家牦牛绒制品。“以前一张牦牛皮卖800元,现在做成围巾能卖2000元。”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
“新农人”的星辰大海
如今的多杰伦珠的团队拥有12人,其中8人是“返乡藏二代”。会计卓玛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放弃北京工作加入团队:“伦珠让我看到,家乡不是只能‘被帮扶’。”他们开发的小程序已入驻200多个手艺人,后台数据显示,购买者中30%是回头客,45%会主动搜索西藏文化资料。
在堆龙德庆区的合作工坊里,多杰伦珠抚摸着新设计的青稞文创礼盒说:“电商不是把东西简单搬到网上,而是搭建一座桥,让世界看见真实的西藏。”他计划明年开设线下体验空间,用AR技术还原唐卡绘制场景。窗外,高原的阳光正穿透云层,洒在打包好的快递箱上,那里装着雪域匠人的匠心,也载着一个青年的乡村振兴梦。
当被问及“成功密码”,多杰伦珠指了指办公室墙上的哈达和电脑:“传统文化是根,互联网是翅膀。”在这个曾被贴上“遥远”“神秘”标签的高原,新一代藏族青年正在用数字技术重构故乡与世界的关系,他们的故事,正如高原格桑花,在新时代的风中倔强绽放。
(实践团队成员:卞彦淇、王思渺、央前措姆、石晶婷、益西曲珍、陈广宇、普吉)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石晶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