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寻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福州大学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师生组成“探访科技高地,传承福韵文脉”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1月17日扬帆启程,开展了一场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并重的社会实践之旅。
科技赋能:领略数字变革与产业创新
追溯“数字中国”起点,探索创新发展之路
实践队首先来到福州软件园新思想教育实践基地,深入学习“数字福建”战略的实施背景。
在实践基地,队员们通过讲解、视频展播、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切身感受到数字技术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变革,体会到科技创新对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产业生态,也促进了文化传播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探访海洋经济科创高地,感受科技引领的产业变革
福州拥有广阔的海域和深厚的海洋经济基础,实践队来到福州软件园海洋经济科创高地,考察该地如何推动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涉海金融服务、海洋技术转化和人才培育,福州正在构建高效协同的海洋产业链,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在参观交流中,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体会到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走进科技企业,感受智能制造魅力
实践队随后走访银捷尼科公司,深入了解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情况。队员们参观实验室,观看智能机械臂的精密操作,并与企业员工交流,学习产品研发、市场应用及技术创新的具体实践。科技企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突破,也与市场需求和产业链优化紧密相关。
通过参观,队员们认识到科技创新的力量,坚定了投身科技行业的信念,立志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勇攀技术高峰。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银捷尼科)
文化传承:探寻福文化的历史印记
探秘福文化博物馆,感受千年文化底蕴
“福”字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美好愿景,实践队走进福州福文化博物馆,深入探索福文化的深厚底蕴。从古老碑刻到精美印章,从福器展品到民俗记载,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福文化的历史渊源。
(图为实践队在福文化博物馆合影)
漫步上下杭,体会福文化的烟火气
春节临近,实践队来到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上下杭,感受福文化在市井烟火中的真实呈现。红灯笼高挂、街巷交错,古厝民居间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队员们在这里探寻福文化的民间习俗,体验书写“福”字的传统活动,感受到福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鲜活传承。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在上下杭寻福)
福文化读书分享会,凝聚文化认同
在福州大学大梦书屋,实践队举办“福文化”读书分享会,围绕福文化相关书籍进行研讨。队员们结合历史典籍和现代文学,交流对福文化的理解,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非遗体验:感受传统技艺的匠心传承
追觅非遗绮韵——体验擂茶工艺
实践队前往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擂茶工艺。在福建将乐,擂茶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当地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同学们身着传统服饰,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参与擂茶制作,将茶叶、米、花生、芝麻等食材在石臼中捣打,感受擂茶这一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亲手制作的茶汤,是对传统工艺的致敬,也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刻传承。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在体验非遗擂茶)
弘扬传统文化——探寻福建非遗印迹
实践队在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参观了第44届遗产大会展示馆以及福州茉莉花茶非遗工坊,感受世界遗产保护事业中的福州印记、福建风采、中国智慧,了解茉莉花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感受到了福州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品悟文化之美——参观福州市美术馆
实践队一行前往福州市美术馆参观迎新花鸟画小品展。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门类,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馆内陈列的每一件传统书画与极具创意的艺术作品都凝聚着艺术家们的智慧与匠心。同学们于笔墨之间领略千年文化的深厚积淀,深刻体悟中国花鸟画的笔墨精神与文化传承,从中汲取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
汲取“闽人智慧”——体悟非遗之美
为了深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实践队前往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进行参观,继续探索福州的传统文化之美。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技艺精湛,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实践队成员们在馆内观赏了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等非遗精品,并亲身体验了咏春拳和闽剧的独特韵味。同学们从这些匠心独具的艺术瑰宝之中体悟“闽人智慧”,探寻中国人代代相传的非遗技艺与文化精髓。
至此,“探访科技高地,传承福韵文脉”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但“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的脚步并未停歇。从科技创新的前沿到传统文化的传承,每一处风景、每一段历程,都激励着同学们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探索与进步。同学们将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福韵文脉的传承之志,在未来的生活中勇敢追寻,无畏前行,让福韵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片由宋文睿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