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圩来了位新农人

白沙圩来了位新农人

来源:鲁网 2025-02-17 15: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春回大地启新程,万象“耕”新不负春。湖南宜章县白沙圩的田野间时时传来轰隆隆的声响,起垄打穴一体机在大地上勾勒出一条条整齐的田垄,在宜章这片沃土上,涌现出了不少年轻的面孔,陈志强便是其中之一。初会陈志强,只见他笑容淳厚,每每提到种烟,嘴里总是滔滔不绝,对种烟充满信心。

技术指导,从“门外汉”到“慧种烟”

“90后”陈志强是白沙圩乡腊元村烟叶种植户,2023年春节他从广东返乡,看到种烟不断改善乡亲们的生活,便萌生了返乡种烟的想法。“虽然我父亲也是种烟户,从小到大我也帮家里干了不少种烟的活,但真正入了门,还是个‘门外汉’,”谈到种烟初期,陈志强无奈地笑道“好在有我们白沙站的烟叶技术员,手把手传授种烟的技术和要点,也让我慢慢学会种烟、种出好烟了。”

(烟技员面对面与陈志强交流)

针对像陈志强这样“初入门道”的新农人,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开展“金叶夜校”和田间课堂等培训活动,通过“集中讲解+个别指导”辅导模式,及时解决新烟农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堵点,提升其种植水平,帮助新烟农们在烟叶栽培、植保、采收等环节提高效率,切实保障烟叶产量和质量。

(农机作业)

“以前手扶拖拉机一天只能翻五六亩地,现在用了起垄打穴一体机,翻耕效率翻了一倍。”陈志强说道。农业机械化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的关键。近年来,宜章县局(分公司)加大农机推广力度,通过政府、合作社和烟农多方联动,充分配置应用农机设备,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据统计,2024年宜章县烟叶生产环节中翻耕、起垄、育苗、植保机械化作业率已达到90%以上,进一步推动宜章烟叶产业现代化。起垄打穴一体机、无人机等工具的推广使用,不仅让新烟农“会种烟”,更使其成为“慧种烟”的种植能手。

烟稻轮作,守“米袋子”兴“钱袋子”

“种烟利润很不错,晚稻的收益同样喜人,相比单纯种烟,烟稻轮作的收益要足足多出5万元嘞。”陈志强笑道。

(大棚闲置时育秧苗)

“烟稻轮作不仅解决了土地季节性抛荒的问题,还能让土壤少生病、营养均衡,地越种越肥,”烟叶技术员文波解释道“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我们还会开放站点坪场,为烟农提供晾晒稻谷的场地,解决种植粮食晒谷难的问题。”

(晾晒稻谷)

仓廪实则天下安。近年来,宜章县局(分公司)通过以烟稳粮、以烟促粮,大力推行“烟稻轮作”,全县烟稻轮作面积比例达到95%,实现稻烟良性循环、合作共赢的共生模式。种完烟叶种晚稻,“无缝衔接”的种植模式不仅守住了烟农的“米袋子”,更是兴起了“钱袋子”。

带动就业,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去年受‘格美’台风影响,烟田遭了水灾,好在有烟技员及时帮助开沟排水、扶正烟株,挽救了40多亩受水烟田。看着他们一脚泥一脚水地忙活,我心里特别温暖,这份情我始终记着。”陈志强回忆去年夏天感慨道。后来,在采收、编烟、分级的时期,陈志强主动邀请村中没有工作的乡亲帮忙,既解决了用工缺人手的急,又能带动乡亲们走上“金叶”致富路。

(村民正在假植)

人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乡村兴。宜章县局(分公司)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鼓励村民参与烟叶生产各个环节。据统计,在今年烟叶育苗播种时期,共有400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每人月均可获得2000元以上的收入,帮助了更多村民奔向好日子。

“我们期待更多的青年烟农能够用技术种出‘黄金叶’,用热情带领着乡亲们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年轻的血液,让这片土地更有希望。”宜章县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说道。

如今的宜章烟区,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烟叶整体质量稳步提升,与陈志强类似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相信越来越多的青春之手将在宜章擘画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徐嘉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